刘秀曾目睹王莽之乱后“野谷旅生,麻草尤盛,野蚕成茧,被于山阜”的凄凉景象,称帝后,他先后九次下达关于释放奴婢的诏令,大量奴婢因此得以返归田园。刘秀实行轻徭薄赋,改为三十税一,山林川泽不再征税。刘秀体恤民情,尤其对农业极为重视,对农民柔和宽待。刘秀以柔道待人,却严于律己。每逢清晨上朝,到下午才肯罢休。他曾多次请公卿大臣入宫讨论经书义理,直到半夜才休息。
刘秀的成功,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此时的刘秀知道,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历经多年乱世纷扰,刘秀如何处置这些派系复杂、权力巨大的开国功臣呢?开国皇帝屠戮功臣的事情在历史上很常见,但是刘秀心里想着怎样才能让老战友吃好喝好,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刘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五位功臣、四十五位外戚为列侯,给予他们尊崇的地位,与宗室王侯合成一个豪强集团。东汉政权不可避免地要满足这些豪族的利益,并且进而形成了一些新的豪族。这些豪族的核心就是开国功臣集团,还有刘氏宗亲集团以及外戚集团。朝廷用人,主要从这个集团中选取。东汉皇室宗室的男女嫁娶,大体也不出这个范围。皇后、皇太后的母家经常是这个集团中最有势力的一家。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这些豪族势力控制了地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大权,最终形成割据势力,导致分裂局面的出现。
这下好了,皇帝的官员全是这个集团的人,经济也在世家大族的手里,与其说东汉是刘秀的,还不如说是这个集团的,刘秀更像是这个集团的代理人。
引人注意的是,在这个大型集团公司的原始股东中,有马家、梁家和窦家这三大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呈现出尾大不掉之势。
刘秀为太子刘庄(28—75年在世,57—75年在位)迎娶伏波将军马援(前 14—49)之女马氏,将长女舞阴长公主刘义王许配给九江太守、陵乡侯梁统之子梁松,将女儿涅阳公主刘中礼许配给窦固。相比于行事低调的马氏家族而言,窦氏、梁氏两大家族在刘秀去世之后越来越得意忘形,他们四处培植党朋,无视皇权。这就为此后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另外,东汉一朝,皇帝直接能够掌控的“虎贲、羽林、五营兵及卫士”兵力合计为一万两千人左右。而各郡国总兵力约十四万四千人,边防军总兵力约两万四千人。与此同时,各地豪强也都有自己的私家武装。想一想,这得有多可怕!一旦朝廷有事,皇帝能够直接调动的军队仅有一万两千人,而地方上能够调动的军队居然是中央军队的十几倍,这肯定为日后的军阀混战奠定了基础。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问题,东汉的灭亡,刘秀是摆脱不了关系的。
人们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但光武帝刘秀是个例外。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从这个角度说,光武帝刘秀的确很了不起。
不可否认,刘秀是中国古代历史当中最杰出的皇帝之一,他的政策也算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但好的政策没有好的执行人,也终究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变为王朝的催命符。刘秀本人兼有太学生、贵族、豪强三种身份,与他一起打天下的也都是这三种人,最终东汉也被这三种人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