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筑星海 梦想扬风帆
付军胜
大家好,我叫付军胜,来自山东烟台。近8年来,我一直在家乡的海岛上收集和整理海滩漂浮物,并用它们进行艺术创作。
故事要从一个塑料袋讲起。
2023年,我在海边捡到了一个方便面的塑料包装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上面还保留着生产日期:1993年1月27日。1993年,我5岁。30年过去了,我早已经长大,而这个塑料袋则没有太大的变化。
除此之外,我还捡到过1999年的饼干包装袋,2000年的浪味仙包装袋……小时候,我经常去河边玩耍或者抓鱼,就看到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垃圾。那时的农村几乎没有公共垃圾桶,人们按照过往的习惯,都把垃圾倾倒在河道两边,殊不知这些生活废弃物已经不能自然降解了。
从2009年到2013年,我在青岛大学上学,学油画专业。我很喜欢大海,所以周末总会去海边写生,画那些不同状态下的海和渔船。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新的高楼拔地而起,而学校前面的渔村则逐步萎缩,那些报废的渔船就被搁置在岸边。
那时候正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高峰期,海滩上有很多人类的遗弃物,海洋里漂浮着塑料垃圾。这些都让我开始关注和思考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2017年,因为一个公益活动,我坐船抵达烟台的一个海岛。那个海岛名叫长岛,又叫庙岛群岛、长山列岛。我觉得它很美,浪漫而奇幻,后来就把工作室搬到了海岛上,画了很多海岛的风景,也收集、整理和研究海滩漂浮物,做装置,一直到现在。
长岛的南面是山东半岛,北面是辽东半岛,西面是环渤海地区,东面是朝鲜半岛。长岛就像大海上的拦截器,每当台风或大风过后,大海就会像呕吐了一样,把不能消化的人类制造物冲到海滩上。
有一次,我在海岛东面的海滩捡到了一个印着韩文的打火机,网友们帮我找到了店家的照片,是一家韩国的小旅店。之后我还捡到了很多印着韩文的打火机,根据上面的区号就可以大致判断出它们是从哪里来的。对比我工作室的位置,它们漂过来其实很容易。当然,我也捡到了很多我们国家的打火机。
付军胜捡到的彩色塑料制品
海洋是一个整体,连通了不同地区。所以海洋生态的保护,也需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共同努力。
平时,我会去不同的海岛和海湾收集漂浮物。我发现,漂浮物的种类既有相似,也有差异,但主要都是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用品。比如,有个海湾的漂浮物里有很多一次性叉子,因为它对面是一个国际航道,这些叉子大概率来自货轮。
在所有漂浮物当中,塑料制品是最多的。人类每年制造的垃圾中,会有1200万吨进入海洋,其中800万吨是塑料制品。塑料是化石能源的产物。全球不少大型燃油公司,同时也是大型塑料生产商。石油和天然气被开采出来后,有一部分被做成了燃油,还有一些就被做成了塑料。
这些塑料就像落入海洋的文明尘埃,是我们能看见的。还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废气、废水、废渣等污染物。
除了收集和整理海滩的漂浮物,我也会用其中的一些创作现成品装置,并在这个过程中思考生命、生存、生活等主题。
比如,我用海岛上的废旧机械做成“寄居蟹”,用报废的渔船和废铁做成“飞船”,还用液化气罐做成“水母”,让它们“游动”在船舱周围。
这些公共艺术作品都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里“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式解读。
在岛上的第3年,我已经收集到了很多漂浮物,想要分类整理时才意识到物品的庞杂。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和对自然变化规律的体悟,直到第7年时,我才理解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按照这个思维,我从生活、自然、能源、建构、科技5个维度,把漂浮物梳理了出来,借此探讨自然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比如水的属性是浸润,标示着生活的维度,这里的漂浮物主要是人类的水、食物、药品等日常生活用品;木的属性是生长,标示着自然,里面有木块、贝壳、骨骼等;火的属性是破灭,标示着能源,其中主要是化石能源的产物,塑料、泡沫、树脂冷凝物等。
我们说水生木,实际上是说人应该去维护自然;而水克火,是指生活会消耗能源。以此类推,生活、自然、能源、建筑、科技之间相互促进,或者相互制约,我们的文明,或许可以在其中找到更恰当的存在方式。
如今我在长岛上已经生活了8年,对人群始终有一种疏离感,更愿意通过艺术的方式与世界交流。有时候看着海面上来往的轮船,我感觉这个小岛就像一个小星球。而我通过对海滩漂浮物的观察,可以像考古学家那样审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明和时代。
我曾捡到一个漂流瓶,来自威海刘公岛,是2021年7月被投放到海中的。漂流瓶里的纸条上写着一句祝福:“捡到的你我一生平安。”
付军胜捡到的漂流瓶
2022年,在我生日那天,我在海边捡到一个粉紫色的小熊玩偶。与大海共同创作的这些年,我们已经形成了默契。我想,这是大海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2024年刚过完春节,我收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送来的礼物和祝福,里面有两包产自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干木耳。那天零下几摄氏度,我自己骑车去海边拾荒,独自一人在岛上,感到有些冷和孤独。
我想,这些年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见到木耳,是在老家山谷里的苹果树上,那是三四岁的自己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生命的神奇。
我也想到,小时候我问妈妈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妈妈说我是从苹果树下刨出来的。长大后我才知道,人都是妈妈生出来的。我又回忆起妈妈回答我的话,那一刻才真正明白,我们有身体,也有心灵,我们是妈妈的孩子,也是大自然的孩子。
(天恒摘自微信公众号“一席”,本刊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