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青春筑星海 梦想扬风帆

用老手艺修复旧时光

●王静

26岁的俞明锐是一名职业书画修复师,也是一位UP主。他将自己做修复工作的过程,拍成了无数网友的“解压助眠神器”。视频里,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戴着一副黑框眼镜,面前的红色操作台上平铺着一张被水浸透的破损画作。他用指腹小心翼翼地轻搓画作背面,再拿起排笔轻柔地洗去岁月沉积的污垢……

1

走上书画修复这条路,对俞明锐来说,是一场意外。他坦言,自己是个美术生,能报考的专业有限,最终被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录取。2017年,他带着对上海的憧憬,走进了大学校园。

在众多专业中,书画修复算是冷门专业。在读这个专业之前,俞明锐对书画修复的了解并不多。学了一两年后,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专业。在学校里,俞明锐要先学习书画装裱,大四才开始学习修复技艺。

“书画修复有很多前置条件,装裱就是学习书画修复的必经之路。”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俞明锐认为,学装裱是在锻炼修复的基本功,能培养自己对纸的感觉和对书画作品的敬畏心。初学时,考虑到有很多步骤在完整装裱时只能练习一次,学习起来效率太低,俞明锐就把装裱的步骤拆解开来,一步一步单独练习。装裱的第一节实操课练的是刷纸,需要将两张薄薄的宣纸合在一起,刷上糨糊,拿着棕刷不停地刷洗纸张。宣纸很薄,沾水后变得极其脆弱,拿着棕刷的手稍一用力,纸张就会破损。为了熟练地掌握这一步,俞明锐用了笨办法:他整整刷了一刀(100张)纸,来感受刷纸的力度以及纸张在不同潮湿程度下的状态。

大三时,急性子的俞明锐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跑去找学长学姐请教修复技艺,并从一位学姐手中买了一幅破碎成片的日本画作,借此做修复练习。

由于他并未系统地学习书画修复技艺,那次的修复不太理想,画芯被严重破坏,裂缝和全色也没有做到位。那张画他一直保存到现在。俞明锐坦言,那时他对修复的难度还没有概念,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其实修复那幅画的难度不算低,画作除了破损,中间还有很多裂缝,即便现在让我重新来修复,可能也要花很长时间。”

俞明锐提到,书画修复有四大步骤,分别是洗、揭、补、全。拿到破损的古旧书画后,修复师需要先评估书画的状态,再用热水或合适的清洗试剂对书画进行清洁处理,去除其表面长期累积的污垢、灰尘、霉斑等。清洗过后,就是最为关键的“揭命纸”步骤,要将装裱书画的原本的裱褙层小心翼翼地揭下来。“补”的过程就是对书画上存在的破损、残缺部分进行修补。“全”是书画修复的最后一步,也称“全色”,修复师需要针对书画上因褪色、掉色、残缺等原因导致的色彩不完整的情况,进行补色、添色。

“书画修复不仅需要细心,更多的时候需要的其实是耐心,要等霉菌消除、纸变干,这些是急不来的。”俞明锐回忆,自己最初在面对修复工作时总是性情急躁,屡屡出错,甚至因此导致整个修复工期延缓。

2

毕业后,俞明锐的同学中有人转行,也有人进了博物馆、拍卖行。谈及自己为何能坚持下来,俞明锐说,看到学长学姐们的就业情况后,自己也曾动摇过,但大二那年,他的人生出现了一个转折点。

那时,俞明锐刚开始尝试做自媒体,因为喜欢摄影,经常会在B站(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发一些自制的旅拍视频。曾有一条视频有20万的播放量,这让他的账号涨粉将近2万人。考虑到外出旅游的频率不会太高,同类视频的产量有限,俞明锐决定将镜头对准自己。他开始记录自己学习修复书画的日常生活,从介绍常用的修复工具,到解释书画修复中“揭命纸”的技术原理,再到讲解保存书画的方法……他的视频让更多人了解了书画修复这门古老的手艺。从大三至今,不断有粉丝留言请俞明锐帮忙修复书画。做修复工作的收入加上运营自媒体的收入,正好解决了日常开销,俞明锐就决定在书画修复这条路上再试试看。

大四那年,俞明锐计划通过修复一张古画和拍摄一条记录全过程的视频来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为此,他制订了详细的修复方案和拍摄计划,还邀请了一位摄影系的同学来帮忙拍摄。“那位同学只有一周的时间能来帮忙,导致修复的每个步骤都跟我预想的差了很多,我只能通宵完成修复工作。”那一周,俞明锐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他必须在7天内完成80%的古画修复工作,整个人都瘦脱相了。

毕业设计作品的破损程度远比俞明锐想象的严重。此前它已经被修复过一次,所以表面看起来相对完整。但当俞明锐揭掉命纸开始修复时,才发现古画上的窟窿竟有200多个,是预估数量的10倍,修复难度也随之加大。由于拍摄时间的限制,修复质量并没有达到俞明锐心中的标准,但好在他最终顺利毕业了。

“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如果以后不再从事这书画修复工作,那至少能留下代表我上大学时修复水平的一条视频作为纪念;如果以后继续留在这个行业,那么我大学时能达到的书画修复水平一定不是我的终点,而是我人生的起点,我以后一定能修得更好。”

至此,一向喜欢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俞明锐终于说服了自己。他如释重负,内心不再纠结毕业设计作品的修复质量。

3

毕业后,俞明锐留在上海,在学校的工作室帮老师修复书画。2022年,他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几年来,他修复了将近40件老物品,有霉斑重重的书画,有被老鼠啃食的古籍,也有残缺不全的地契……

俞明锐印象最深刻的一次修复,是一位粉丝寄来的一套从元代开始记载的族谱,一共4本,每本130多页。其中受损最严重的一本几乎碎成了渣,无法打开。4本族谱连同破损的木盒一起寄到了俞明锐的手中,他和师傅及其他两位同学共同参与,将每一页拆解下来逐一修复,4人耗时近半年才完成这套族谱的修复工作。

“书画修复和古籍修复虽然看起来类似,但二者的修复理念区别还是很大的。书画修复有四大步骤,但古籍修复很少会用到‘揭’和‘全’这两个步骤。”俞明锐解释,古籍最大的问题是虫蛀,补洞才是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至于全色更不可能,因为修复师并不了解它缺失的信息到底是什么。“修复族谱有一种‘锱铢必较’的感觉,每一个有字的碎片都想拼进去。因为简简单单的两个字,代表的很可能是一个人的一生,也是这个人在这世间走过一遭的唯一证明。”

修复这套族谱时,师傅的一席话深深触动了俞明锐:“还好这本族谱被送到了我们手上,不然它可能会继续遭受虫蛀或老鼠啃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彻底消失,这些名字也将随之湮灭于历史长河。”那一刻,俞明锐才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意义非凡。

古字画装裱修复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如今,透过俞明锐的镜头,这项小众又冷门的技艺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从事书画修复行业4年,俞明锐越发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虽然修复的大都是一些民间书画,但对他而言同样意义非凡——一幅幅古旧书画历经百年、千年,代代相传,其背后必然离不开无数修复师的努力。“虽然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我们的名字不会留下,但助力传统文化延续却是我们实实在在地在做的事情。”

(赵斯拉摘自《北京青年报》2025年5月21日,本刊节选) L6dNQ4LvnTIiiPlqjT5STtve5sbs5bek32+KXg9tkFWdhYddfwH9EdX4BOlfrqu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