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替代选择如何影响购买决定

然而,需求定律并不能解释所有经济情况。一些与价格无关的因素也可以推动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同样以香烟为例,20世纪60年代中期是香烟需求的高峰期,至少在美国是这样。比如,在1963年,大约40%的成年人吸烟。事实上,他们的吸烟平均量相当于每个成年人每天至少吸半包烟。 8

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终于意识到吸烟会对健康产生危害。公共政策强调了其负面影响,并改变了社会的风向。公众对香烟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最近一项在英国中学生(11~15岁)中展开的调查显示,19%的人尝试过吸烟。这个数据令人震惊,但是30年前这个数字已接近50%。经常吸烟者的趋势与此相似:2016年,该年龄段的儿童中只有3%是经常吸烟者,而30年前这一比例为10%。 9 这种社会品味和时尚的变化使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香烟的需求持续下降。在英国,2011―2018年,香烟需求下降了25%,这意味着香烟消费量减少了近250亿支。 10

上述这些分析表明,价格并不能决定一切。 11 品位、时尚和偏好的变化是难以捉摸的,并且总是会导致某些需求的变化。例如,如果某个产品得到名人的代言,其需求就会上升;但如果某个产品在社交媒体被禁止,其需求就会下降。同样,随着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身的消费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对不道德的或破坏环境的产品的需求也在下降。

收入也会改变你的需求。这可能是绝对意义上的――当你能赚更多的钱时,你的预算约束就变松了,你有更多的钱用于消费,从而可能比以前花得更多(即使是你曾经认为很贵的商品)。从相对意义上讲也是如此。按绝对值计算,或者按肉类消费占人们总收入的比例计算,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人们倾向于消费更多的肉类。1961年,中国每人每年的肉类消费量不到4千克,对许多人来说肉类是稀罕物。 12 但如今,这一数字已经接近63千克,在人均收入中占比也提升了很多,正在逼近美国、英国等国家的消费份额。 13

一些导致需求变化的因素与产品本身无关。想想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碳酸饮料吧。当可口可乐的价格上涨时,你预计百事可乐的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于一些铁杆粉丝来说,品牌本身就是一切,没有什么能让他们改变。但对其他人来说,如果可口可乐变得更贵,他们就会转向百事可乐。回想一下畅饮时光例子中的替代效应,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互为替代品,所以如果其中一种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换成另一种。一种东西的价格对另一种东西的需求的影响被称为需求的 交叉弹性

在类似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案例中,交叉弹性是正数:这意味着随着一种产品的价格上涨,人们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也会上涨。然而,对于某些商品来说,交叉弹性是负数:随着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人们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会减少。想一想,当Xbox价格上涨时,对Xbox游戏的需求会产生什么影响;或者当咖啡价格上涨时,对甜甜圈的需求会发生哪些变化。这些产品被称为互补品:某种产品的需求与另一种产品有关,如果其中一种产品的价格上涨,你会买得更少,而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也会下降。

虽然存在这些情况,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需求定律仍然适用。一个清洁用品品牌无论多么受欢迎,如果它变得越来越贵,人们也会开始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无论你的工资多高,如果要在两瓶相同容量的牛奶之间做出选择,你也很可能会选择更便宜的。当可口可乐价格上涨时,人们转而购买百事可乐。需求受到价格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商品越便宜,人们就买得越多。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让需求定律失灵的“炫耀性消费”

需求定律并不总是成立的。在少数情况下,提高某种东西的价格实际上会让人们想买更多。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炫耀。回想一下,当你在餐馆的时候,约会对象坐在你对面,服务员走过来给你酒单。你会点什么?你可能会考虑什么酒与食物最相配,还可能会考虑葡萄品种的来源和特定年份的气候条件。或者,你会和至少21%的人一样,选择酒单上第二便宜的葡萄酒,因为你不想显得小气,但你对葡萄酒的了解或关注程度不够,无法选择最昂贵的葡萄酒。 14 在这种情况下,需求定律似乎失效了:如果第二便宜的葡萄酒降价,价格低于最便宜的那种葡萄酒,你的需求反而会消失。价格贵实际上会让你想要更多,也许第二便宜的葡萄酒不算奢侈品,但这个原则适用于跑车、艺术品等各种奢侈品。人们在意的是购买昂贵的东西这件事情本身向周围世界发出的信号,所以价格越高越好。1899年,美国经济学家托斯丹·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将这种现象命名为“炫耀性消费”,符合这一现象的商品被称为“凡勃伦商品”。

此前数年,苏格兰经济学家罗伯特·吉芬(Robert Giffen)发现了一种不那么光鲜亮丽的违反需求定律的现象。 15 根据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观察,吉芬注意到,随着面包价格的上涨,生活在城市贫民窟的贫困家庭对面包的需求反而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为什么这个国家最贫穷的人在面包价格越来越高的时候反而买得更多呢?与凡勃伦商品不同,这显然与炫耀无关。事实上,他们必须在面包等必需品和价格昂贵的肉类等奢侈的东西之间分配他们仅有的收入。当面包价格上涨时,这些家庭不再有足够的钱购买奢侈的东西(肉),所以干脆把剩下的钱都用来买面包。

符合这种现象的商品被称为 “吉芬商品” 。如今它们依然存在,尽管比19世纪时更罕见。2008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詹森(Robert Jensen)和诺兰·米勒(Nolan Miller)对中国的大米需求进行了详细研究,发现了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面包相同的需求特征。 16

这就是需求。作为消费者,你在权衡了一系列选项之后做出选择,这种选择在经济活动中比比皆是。但这并不是全部,还有其他一些经济主体在供应我们想要的东西。这些经济主体就是企业。 9y7fQ48mHlm2mMR3Si/SdWGUlX7xNSUWZx9KiIgGCEmkSIkGtFTXqhMQNfJ02Y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