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言
经济学不是万能的,但它几乎是万能的

英格兰银行看起来像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它坐落于伦敦金融城中心的针线街上,建筑装饰着古典圆柱、精美石刻和华丽的雕像。它宏伟的正门让人觉得这是一座堡垒,门口常有守卫站岗,他们看起来很严肃。

3个多世纪以来,英格兰银行作为英格兰(后来是英国)的经济象征,一直矗立于此。尽管如此,英格兰银行总部与其他机构的办公室并没有什么不同。每个工作日的早晨,数百位略带困倦的经济学家和其他工作人员都会走进那扇宏伟的大门。中午时分,他们也和其他白领一样外出活动筋骨,离开屏幕,出去就餐。

如果你跟着其中一位去吃午餐,你会发现,经济学不仅只是英格兰银行内部的事,它无处不在。以吃饭为例,在伦敦金融城里有500多家餐馆、咖啡厅和外卖店,它们提供日本寿司、意大利开胃菜、中东肉卷、英国老式炸鱼薯条等丰富多彩的食物。 1 但是谁来决定供应哪些食物?店主如何决定卖甜甜圈还是纸杯蛋糕?为什么每条街上有十几家咖啡馆,却只有一个地方卖鳗鱼冻?

答案从决策开始,即数以千计外出就餐的人们的个体决策。饥饿的经济学家决定在最近的超市解决午饭,而不是去附近一家更时尚、更昂贵的手工面包店。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平凡的决定,但实际上关乎如何最优使用时间和金钱的经济决定,并且考虑到了个人偏好和预算限制。

为三明治和脆饼付钱的时候(经济学的第一条规则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学家会稍微思考一下这些食物是如何出现在超市货架上的。首先,有人种植小麦,然后把小麦运到工厂,由工人制作成面包;其次,把面包制成三明治时要用到许多其他食材(其中许多是进口的);最后,三明治被装到一个其他工厂生产的盒子里,再被运到超市。

换句话说,有数百家甚至数千家生产方的参与和联动才能最终制作出经济学家从超市购买到的午餐,而且其中任何一个人或任意一家公司都不太可能只是为了我们的经济学家能吃到一顿可口的午餐才生产这些面包。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的力量,它能协调数百万个个体的决策,并最终形成一个理论上适合所有人的结果,如三明治在需要的时候出现在超市的货架上。

离开超市后,我们的经济学家开始寻找环境舒适的地方就餐。或许河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们向南走到泰晤士河,在河边的长凳上坐下,看着河水奔流。今天的水位看起来特别高,可能是涨潮了。他们清楚现在泰晤士河的水位处于历史最高点。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泰晤士河的水位已经升高了1.5米。 2 因全球变暖而持续升高的海平面意味着这一趋势或将继续。

这是让经济学家得到可口的三明治的市场力量的反面。在这种情况下,几十亿人的决策联动并没有带来积极的结果(按时提供食物),而是带来了负面的结果(气候变化)。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决策,以及如何应对由此产生的各种问题。

吃完午饭,经济学家决定沿着河岸散步。他们向东走,经过伦敦塔和塔桥,到达伦敦港。数十年前,这个港口还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成百上千的工人忙着装载和搬运货物。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伦敦港等工业港口是英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港口工人的工作、他们使用的技术及码头本身都是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增长的重要主题之一。

利物浦、贝尔法斯特、卡迪夫等城市的港口,曾经使英国成为世界商业中心。英国向全球各地运送钢铁、煤炭、汽车、机械零部件等货物。如今,这些港口变得安静了许多,多数仓库被改造成了新潮的餐厅和办公室。为什么英国以前能向全球运送那么多货物?为什么如今出口的成品相对少了许多,相反还要进口水果、T恤衫等诸多商品?贸易经济学和比较优势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点。

是时候回去工作了,但在返回办公室之前,我们的经济学家决定喝一杯咖啡。他们在自动售货机上购买咖啡,并不需要从钱包里找出硬币来进行支付,而只要用手机轻轻一扫。他们暗自赞叹这种变化,因为银行再也不需要费时费力地制造那么多实体货币了。数字世界如何与纸币、硬币甚至英格兰银行金库里的金条联系起来?货币的本质是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的经济学主题之一。

在返回办公室之前,我们的经济学家又沿着泰晤士河向东望瞭望。映入眼帘的是伦敦东部的摩天大楼建筑群,楼身醒目位置嵌刻着世界规模最大的那些银行的名字。不管有没有这些银行的账户,人们几乎都知道这些名字。它们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大街上。人们信任它们,把辛苦赚来的钱交给它们打理。需要贷款的时候,人们也会找到它们。它们创造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大部分货币,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回办公室的路上,经济学家开始思考下午的事务。今天,英格兰银行的决策委员会要决定是否调整利率。这个决定会对经济学家在午餐这段时间涉及的每个人产生影响。这会影响他们的利息收入、按揭贷款的成本,甚至下次出国度假时的汇率。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调整利率的决定是如何做出的,也不知道它将如何影响他们的生活。

就在踏入银行大门之前,他们遇到了一个读书时的朋友,她似乎也在这条街上工作。他们已经多年未见。他们聊了天气、社交计划和英格兰银行的工作。在告别之前,这位朋友问了经济学家一个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不能多印点钱呢?”经济学家决定暂时先不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下午还要开会。这个问题也许需要写一本书来解释。

经济学和你想的不一样

经济学家的朋友不理解为什么银行不能无限制地印制钞票,这很正常。经济学影响了所有人的生活。每当你在思考是去上班还是休息、是消费还是把钱存起来、是出去吃还是在家做饭时,都是在做经济决策。一些宏观的经济概念,如全球贸易、税收、财政支出等,几乎会影响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大多数人并不理解经济学到底是什么。

狭义上说,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如何应对资源稀缺性的人类行为科学,即如何最优地分配我们周围有限的资源,包括土地、人口和时间。广义的经济学则关乎一切,即人们每天做出的无数个决策累积产生的效应,以及他们与世界上其他事物互动的方式。事实上,经济学介于两者之间。至少从古希腊开始,人类就试图通过组织管理事物的方式来理解周围的世界。事实上,“经济学”这个词就来自希腊语“家庭管理”(economos),其中“eco”代表家,“nomos”代表账户。研究如何组织管理事物及其与人们日常生活的联系就是经济学的核心,即关注我们如何分配时间、精力和金钱,以及这些元素之间如何彼此互动、如何和我们周围的世界互动。

早期的经济学介于以下两个问题之间:一是人们如何分配资源,二是社会如何运作及应该如何运作。亚里士多德从组织管理的角度解释经济学,但也加入了伦理维度。他提到,人们应该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并认为从道德角度来看,金钱是邪恶的东西。他提出,经济学是一种自然的追求,是人们实现优秀良善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2000年之后,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写下了经济学的奠基之作《国富论》。他认为,人们从自利的角度出发,可以使资源得到有效分配,并且提高了全人类的福祉。但是,亚当·斯密也考虑了经济学的道德维度。 3 此前数年,他还撰写了一本非常重要但不那么有名的书《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主要探讨的就是经济学中的道德和社会问题。

长久以来,经济学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聚焦资源分配,另一种则试图解释社会的运行,这两种观点一直是经济学家争论的话题。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经说过,伟大的经济学家必须全面考虑人的本性和制度。 4 最近,剑桥大学经济学家戴安·科伊尔(Diane Coyle)指出,经济学背后有一个隐含的、不可避免的道德框架,尤其是在制定经济政策时。 5

这种更广泛的经济学视角隐含着一个事实,即经济学不是在真空中运行的。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分配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做出这个决策需要进行价值判断,即我们想要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学可以辅助人们做出这个决策。这意味着它与更广泛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有着内在的联系。简而言之,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在历史上,有些经济学家强调经济学中的“科学”部分。19世纪末,凯恩斯的导师、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开始将经济学引领至更科学的道路上。他希望这门学科更像一门科学,不再只是哲学和道德辩论。 6 经济学家开始构建充斥着方程式的数学模型,试图归纳出人们如何做出决策和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方法更像是物理学范畴而不是心理学或社会学范畴。在某些地方,经济学甚至变成了火箭科学:经济学家借鉴了最初用于弹道导弹巡航系统的建模技术。 7 然而,在职业生涯结束之前,马歇尔只把数学视为一种工具,认为人们应该谨慎地使用它,因为在最坏的情况下,数学甚至可能成为经济学家的障碍。尽管如此,他推动的经济学学科化影响深远,并主导经济学研究长达一个世纪。

然而,近些年来,经济学变得更加广泛和多样。例如,行为经济学等领域已经与其他学科建立联系,指出人类并不仅仅只有冰冷理性的计算,如果要理解人们的经济行为,就必须研究他们内心的想法。如今,经济学家开始融合社会学、心理学甚至生物学的理论,以实现对这门学科更全面的理解,即将马歇尔所寻求的科学严谨性与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所倡导的多元视角相结合。

这对当代经济学产生了哪些影响?现代经济学有许多细分的领域。经济学家研究金融市场、贫穷问题、生态系统,甚至人类的幸福。他们的研究涉及我们为什么要工作及如何工作,我们消费什么和制造什么,以及如何与其他国家及各种自然资源互动等。

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学

经济学很重要。它不只对坐在房间里玩弄数字的经济学家重要,对你和周围所有人也很重要。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重要问题都与经济学有关。无论出生在富裕国家还是贫穷国家,人们的生活水平都与许多重要的经济因素密切相关。经济增长与气候变化的关系也是经济学关注的问题,对于如何应对不断升级的气候危机,经济学能帮上许多忙,以便于我们以更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式利用有限的资源。 8

然而,经济学也研究一些日常的问题。比如,哪些因素决定了你的加薪幅度,你每个月的开销是多少;是消费还是存款,你如何做选择。经济学可以帮助你回答这些问题。

以上这些都表明,理解经济学将对你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经济学能让你更幸福、更健康和更富有。举例来说,经济学知识已被证明可以提高人们的预期寿命、心理健康水平和全生命周期的收入水平。对此,大多数人都理解。在英国,估计有超过80%的人认为经济学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或紧密相关。 9 你在阅读这本书本身就意味着你已经明白了这一点。

但人们的理解依然存在一些偏差。人们都明白应该理解经济学,也想理解经济学,但事实并不尽如人意。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大众对失业率、通胀率等基本经济指标如何收集和计算了解有限。 10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全球金融素养卓越中心(GFLEC)的研究表明,全世界只有1/3的人具备基本的金融素养。这种状况与一些负面因素有关,如金融包容性低、与周围的金融环境脱节等。 11 相关调查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尽管媒体、政府等不断通过宣传向公众普及金融知识,大多数公众依然认为无法理解一些经济现象。 12

经济学家也爱莫能助。那些用复杂的数学公式表达的抽象模型通常建立在令人诧异的假设之上,它们会让经济学看起来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与亚里士多德感兴趣的日常家庭管理毫无关系。另外,经济学家也并非都擅长沟通。英格兰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安迪·霍尔丹(Andy Haldane)曾说:“如果某位经济学家在与你交谈时盯着你的鞋子,而不是他自己的,那么他已经算是一位擅长社交的经济学家了。”

身为英格兰银行的成员,我们也经常对此感到内疚。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旨在“提升人民的福祉”,即提高当时的英格兰人民的福祉。 14 这一崇高的目标被写入了英格兰银行的创始章程,这听起来显然比“帮助国王筹款以应对一场对抗法国的战争”要好一点,但是后者可能更真诚一些。 15 这一目标至今仍是英格兰银行的核心宗旨。

英格兰银行一直都是英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它的重要性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并且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某位前行长曾说,英格兰银行“永远不应道歉,也无须解释”,这显然并不是增进理解的理想方式。 16 在我们开始用晦涩难懂的语言与极少数能听懂的公众沟通之前,在伦敦金融城,有些人甚至声称能够通过观察银行行长眉毛的变化来解读经济信息。

这些情况表明,我们这些英国央行工作人员已经失职。为了有效地履行3个世纪以来的宗旨,我们必须与我们所服务的民众更好地互动。这意味着我们必须从鞋子上抬起目光,以人们认为有用的方式与他们进行交谈。

近年来,英格兰银行努力尝试让人们理解其决策背后的逻辑,并向公众普及经济学常识。比如,在公立学校开设经济学讲座,创建经济学在线资源平台,甚至与漫画周刊《比诺》( Beano )合作,为青少年(也包括一部分成年人)提供有趣好玩的经济学知识。最近,我们还在英国各地举办论坛,以了解公众对经济的看法。

本书就是要继续完成这一使命,它将带你了解影响你周围世界的一些核心经济概念。每一章都尝试回答一个曾被朋友、家人或者公众问到的问题,包括为什么我们的衣服都是在国外制造的,究竟什么是钱等。

我们先从“微观经济学”开始,微观经济学与个人、企业所做的决策有关。在第1章中,你将了解什么是市场,以及它如何决定商品的价格。在第2章中,我们将转向市场失灵,如垄断、气候变化等各种问题。在第3章中,我们将研究经济学家如何开展工作,以及即使在持续增长的经济体中,影响劳动力市场的力量是如何导致失业的。

第4章会转向“宏观经济学”,即将无数个体决策结合在一起,把经济视为一个系统。我们将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自然资源、劳动力、机器和专业知识的结合如何创造我们所能衡量的经济产出,以及如何提高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水平。在第5章中,你还会看到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根本原因,以及贸易如何让全世界变得更好。在第6章中,我们会讨论通货膨胀,即货币逐渐贬值的过程,以及为什么这并不总是一件坏事。

在第7章中,你将了解你口袋里的钱,它远不止是一块金属或一片塑料,而是一个社会信用体系,是人类历史上运行最持久的制度。在第8章中,我们会介绍中央银行(以下简称“央行”)在经济平稳运行方面所起的作用。然而,事情并不总是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顺利,所以在第9章中,我们会介绍历史上发生过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并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在第10章中,你将了解经济决策机构如央行和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为什么你可以信任我们?因为我们,本书的作者,是英格兰银行的经济学家。我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研究复杂的经济学,并将所学用于应对近年来发生的如英国脱欧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还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如何更好地向更多的受众传达这些想法,无论是通过学校的系列讲座还是银行的网站。这本书汇聚了英格兰银行数十位经济学家的专业知识,下文都是在与专业政策制定者讨论后撰写的,纳入了专家们对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失业、货币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意见。这将是一本既权威又易读的书。

希望你读完这本书之后,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在的经济世界,并且将经济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比如,在酒吧里自信地与别人谈论通货膨胀或利率,或有理有据地向老板要求涨薪,或更深入地参与这个时代的大辩论,如关注气候变化如何影响GDP等。

经济学并不是万能的,但它几乎是万能的,特别是如果被运用得好的话。所以,经济学知识普及率更高的世界应该是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对吧? w7FHxpdKb1+t9aYXJeiueJaMJr92Kee4RCCiA7PyyFfwwW3I82t8K1qW84C6l6M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