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梭伦

亚里士多德等

当梭伦准备进行改革的时候,那时的雅典多数人被少数人奴役,人民起来反抗贵族。党争十分激烈,各党长期保持着互相对抗的阵势,直到后来他们才共同选择梭伦为调停人和执政官,把政府委托给他。他以仲裁者的身份,代表每一方以与对方斗争,而后劝告他们共同停止他们之间方兴未艾的纷扰。

就门第和名誉而言,梭伦皆属一等,但依财富和地位而论,则仅属于中等阶级,这不但为其他权威者所承认,而且在他自己的一些诗中也得到证实,那些诗劝告富有者不要贪得无厌。他在诗里说:

我想有财富,但用不正当的方法取得它,

我不愿意。正当的方法虽然慢,可是稳当。

……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

但是,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

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

梭伦在哲学方面,所用心的主要是政治伦理,他的自然哲学简单而朴实,这可以从他下列诗句中看得出来:

雪和雹是从云里下降,

雷声是走在闪电的后面。

大海被风掀起了风暴,但是如果

安静下来,它是在一切东西中最听话的。

当梭伦参与政治,编订他的法律时,有人笑他,说他妄想用写成的法律来制止公民的不义行为和贪婪,这种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但是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梭伦对此的答复是:当破坏协定对双方都不利的时候,人们是会遵守相互间的协定的;而他正是要为公民们制定这样一种法律,使他们都明白,实行正义要比犯法有利得多。

当梭伦成为政事的领导者的时候,首先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一劳永逸地解放了人民;他又制定法律,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其法案曾以“解负令”闻名,意即人民卸下他们的重担,规定现有的债务必须豁免,且以后不许任何人在放债时以债户的人身作抵押。

开始他没有得到任何一方的欢喜。富人被激怒了,因为他剥夺他们的债权抵押;穷人更加被激怒了,因为他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重分土地,也没有像吕库古那样,使一切人生活方式上都平等和一律。可是,不久他们就感到他的措施的好处,不再在私下吹毛求疵,并举行了一次公共祭礼,称之为“解除负担”。他们又指定梭伦修改宪法,并制定新的法律,对他不加任何限制,把一切都交在他的手上:官职、公民大会、法庭以及各种会议。他可以为这一切规定财产资格,规定人数和开会日期;他可以按自己的意思维持或取消现有的制度。

据说,他有一句话在当选执政官之前很流行,大意是平等不会产生战争。这句话受到贫富双方的欢迎:有钱的人希望获得以才德为基础的平等,而穷人希望获得以数量为基础的平等。因此,双方都怀着很高的期望,他们中间的主要人物都力劝梭伦实行僭主政治。但所有这一切都不能使梭伦动摇他的决心。据说,他曾对他的朋友说,僭主政治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地位,可是没有一条路可以由那里走下台。虽然他拒绝了僭主政治,他办事并不采用尽可能温和的办法,也不在制定法律中表现孱弱无力,不向有势力的人让步,不迎合选举他的人的欢心。对于一些本来已经很好的情况,他不加纠正,也没有更新,唯恐在使雅典陷入极端混乱之后,无力使它恢复过来、按最好的方式把它重新奠定。但是对于那些他希望可用劝说或强迫的方式解决的事情,正如他自己所说,是“把强力和正义结合在一起”来做的。因此,当后来有人问他是否替雅典人制定了最好的法律时,他答道,那是“他们愿意接受的最好的法律”。

梭伦废除全部原来德拉古 的法律,只留下有关杀人罪的条文。因为这些法律太严酷,所定的处罚也太重,差不多所有的违法行为都适用一种惩罚,那就是死刑。他创立了一个新的宪法,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梭伦决定,这些法律要百年不变地实行。

下面就是他所创立的宪法:梭伦对于公民的财产进行了一次调查分等。他把每年收入达到五百斗(液量和干量)的人列为第一级,叫作五百斗级;第二级是能够养马一匹或每年收入达三百斗的人,叫作骑士级,因为他们交了一个骑士的税;第三级是每年收入达二百斗的,叫作双牛级。各种官职,如九执政官、司库官、公卖官、警吏和国库监,都由这三级担任。他按五百斗者、骑士和双牛者三级的财产估价比率,指定给各级以相应的官职。梭伦规定,国家的官职应先由各部分别投票预选候选人,然后在这些候选人中抽签选举。以选举九执政官为例,每一部落先行预选十人,每一部落抽签选举十人,然后在这些人中再行抽签选举。

所有其余的人都叫作“泰特”(日佣),他们不能担任任何官职,只能作为公民大会的成员或作为陪审员来参与国政。最后这一种权利,在开始时似乎无足轻重,可是到了后来,却证明它是非常重要的,绝大多数的争执最后都要经过这些陪审员来解决。即使梭伦规定的交由高级官吏判决的案件,只要任何人提出要求,也允许向人民法庭上诉。此外,据说他的法律条文是含糊不明的,为的是要提高人民法庭的权力。因为争执的双方既然不能从法律中得到满足,结果就总是要由陪审员来裁决。既然每一争执都提到陪审员的面前,他们也就可谓法律的主人了。

再则,他想到众人的软弱,有为之作进一步规定的责任,于是他给予每个公民为一个受害者提出申诉的权利。如果一个人遭到袭击,受了伤害,任何有这种能力和意愿的人,都有权把罪犯告发,对他提起公诉。这样,这位立法者就正确地使同一个集体成员的公民,习于每人都能关怀和同情他人所受到的损害。我们还听到一个与他有关的故事,同这项法律正相符合。故事说,有人问他,住在哪一个城邦最好?他答复说:“就是那一种城邦,其中未曾受害的人也和受害人一样,都尽力惩罚罪犯。”

梭伦仍然把保卫法律的职责授予阿勒俄琶菊斯 议会,即包括历届执政官在内的“元老会议”,这个议会仍旧是宪法的监察人,它监督最大多数和最重要的国家大事,在惩处罪人上尤其有最高的权力,无论是罚金或是判刑。它又可以任意将罚金收入补偿卫城的开支,而不用说明开支的理由,它又可以审讯阴谋推翻国家之人,虽则梭伦针对这样的阴谋者已经定了法律。此外,梭伦又创立一个“四百人议会”,分别由四个部族选出,每一部族各选一百人。在人民讨论公共事务之前,他们先行讨论;不经过这种事先的讨论,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得提交公民大会。他考虑到,城邦有了这两个会议,就好像下了两个锚,就比较不会受到巨浪的震撼,民众也就会大大地安静下来。

梭伦在国家权力方面所施行的改革,大致就是这样。在梭伦的宪法中,最具有民主特色的大概有以下三点:第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是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第二是任何人都有自愿替被害人要求赔偿的自由;第三是向陪审法庭申诉的权利。据说这一点便是群众力量的主要基础,因为人民有了投票权利,就成为政府的主宰了。

当梭伦完成上面所述的宪法后,人们还是时常来找他,并且为着他的法律而使他感到烦恼,批评这些、问问那些。他既不愿变更法律条文,又不愿居留而受诽谤,所以旅行埃及,以经商和游览该地为目的,声明十年之内,将不回来,因为他认为他没有义务留下来解释他的法律,大家应该遵从他所写的法律条款。而且这时他的境遇也很不顺适,很多贵族因为他取消债务而与他不和,而两派亦都因调处结果大失所望,从而改变对他的态度。因为人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则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则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对双方都不讨好,尽管他如果随意袒护一方,就有成为僭主的可能,他却宁愿遭受双方的仇视,而采取曾是最优良的立法,拯救国家。梭伦自己在诗中也这样说:

我所给予人民的适可而止,

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加多;

即使是那些有财有势之人,

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

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

他又说应当怎样对待群众:

这样,人民就会好好追随领袖,

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

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

餍足就要滋生不逊。

在另一地方,他说到希望分割土地的那些人:

他们为劫夺而来,欲望无有止境,

每一个都想获得无穷的财富,

而我,言语温存,暗里却心肠坚硬。

他们的幻想狂妄而终于落空;于是对我激起怒火,瞪着眼睛看我,视我如仇人,

错了:我应允之事,得天之助,都已完成,

至于其余,不能作无谓冒进;

用僭主力量希冀成功,我所不乐,

亦不愿让君子与小人在我们祖国竟然享有同等的一分沃土。

…………

许多被出卖的人们,

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其中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

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

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

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甚至就在家乡,

面临着主人的怪脾气发抖,我都使他们解放。

我使这样的事情普遍流行,

调整公理和强权,协和共处,

这样我应允的事都已一一完成。

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

…………

我卫护两方,

进退维谷,有如孤狼在一群猎狗之中!

…………

在他们的武装对垒群中,

立起了一根分隔两方的柱子。

总之,梭伦力求走一条中道,使他的法律适应环境,而不是使环境适应他的法律。他希望避免公民们对他吹毛求疵和非难,但他自己也曾说,“做大事很难令每一个人都满意”。

梭伦所制定的法律,后来的僭主庇西特拉图 大都保留下来了,不仅自己率先遵守,还强迫他的朋友遵守。梭伦的立法为后来雅典的繁荣兴盛奠定了一个制度的根基。

思考与探究

1.梭伦为什么如此强调“中道”原则?你是否认为这种“中道”是一个好的政治原则?

2.细读梭伦的诗篇,你认为在艺术形式和内容上有何特点?

3.围绕“雅典和斯巴达的政体哪一个更为优越”的辩题,分两方搜集论据和准备理由,组织一次辩论会。

推荐书目

1.吴于廑著,《古代的希腊和罗马》,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

2.顾准著,《希腊城邦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网络搜索关键词

梭伦,雅典,立法,中道

阅读提示

第欧根尼·拉尔修的《名哲言行录》记录了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3世纪古希腊约200位哲学家的言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哲学家群体的形象。它描述了这样一些人:他们不像普鲁塔克笔下的英雄、政治家和立法者,除了极少数几个杰出的例外,从表面看来他们只是凡人,这些凡人生活平淡,老死孤床。他们的努力斗争和成功失败、他们的发现和所激起的革命,主要属于文字和观念的世界。但他们的言行却还是在塑造人们的思想和心态,从而也间接地在人们的行为以及制度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仅撷取其中几个片段,使我们能一瞥他们相当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思考。 ELAfthZQPVQpsJmnVStBvRJMUNkZL9huQy5b8Kc91LD5afA45E4O12dteI4QgwR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