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的由来是什么呢?
中国的春节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商王朝时期。当时,老百姓以务农为生,普遍对神灵和祖先有着坚定的信仰。一年的辛苦农作结束后,在新年来临之际,人们通过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在新的一年获得丰收,自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就是春节的起源。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的庆祝活动也逐渐延伸出了“迎春纳福”的含义。
中国曾长期使用太阴历,即农历。春节为农历的正月初一。自从公历被引入中国后,人们常常混淆公历和农历中的两个1月 1日。于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正式确立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从那以后,农历的正月初一就被称为“春节”。之后,规定春节假期为七天。但人们一般会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开始为春节做准备,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才算过完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