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影响敬语使用的几个因素

问:敬语具有鲜明的表现“上下”关系的色彩,对吗?

表达“敬意”的“抬高”,是指“把(对方)当作‘上位者’来对待”,因此敬语基本上是一种表现“上下”关系的表达方式。但只是在语言上如此,实际社会中的上下关系和语言中的上下关系并不总是完全一致。当然,实际上敬语的使用往往基于社会中的上下关系,但绝非仅此而已,它还与其他各种社会、心理方面的因素相关。那么,让我们整理一下究竟有哪些相关因素。

(1)社会因素

A.场合及话题

同样是P对Q讲R的事,不同情况下,比如身旁有上司听着或没有其他人、正式场合或非正式场合、具体是什么话题(讲述不幸的事或灾祸时,就更倾向于使用敬语)等,在使用还是不使用敬语上,有时就会产生差异。

B.人际关系 (话题人物、讲话人和听话人之间的关系)

①上下关系 特别是同一纵向社会中地位等的高低是敬语使用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其他的上下关系,还有所谓社会地位(不限于同一纵向社会)的高低、同一领域的前辈后辈(经验的多少)、年龄的大小等。

②立场关系 例如,店员或推销员对顾客使用礼貌用语,主要基于“因顾客购买商品而受到恩惠”这一立场(自我定位),至少社会上是这样理解的。它同①虽有重叠部分,但属于另一种关系(参阅第4项)。

③亲疏关系 有时因为关系疏远而使用敬语(参阅第5项)。

④内外关系 不能抬高自家人(参阅第28、66项)。

(2)心理因素

除了上述社会因素外,还有心理因素。前项中已讲过,在极端的情况下,即便在对自己公司的董事长说话时,若不想使用敬语,也有不使用敬语的选项;相反,也存在对晚辈或下属使用敬语的情况。这主要是出于一种关照下级的心理,即“在语言上把晚辈或下属当作‘上位者’来对待”。总之,在许多情况下,语言的使用与实际社会中的上下关系并非完全一致。

综上,我们在判断是否使用敬语、使用何种程度的敬语时,要在权衡(1)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基础上,结合(2)的心理因素,才能做出决定。 x438AkbbX/jEjuT/tQ/CHKwgd+3dGpErHRn0AsWPPd4pLWB+vebYDKNny24HhX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