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昆阳大捷之前,刘縯攻克了宛城。起义军在宛城和昆阳两次击败官军,因此声威大震,海内豪杰纷纷响应,刘縯和刘秀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新市、平林众将领时常向刘玄进谗言,说刘縯不除,将后患无穷。刘玄便和众将领密谋杀死刘縯。
当时,王凤和李轶从昆阳城运输粮草接济宛城,众将领认为时机已到,就借犒赏军士的名义将大伙儿召集起来,刘縯当然也在其中。刘玄见到刘縯的佩剑,故意说他的剑很奇异,想看一看。刘縯性情豪爽,不知有诈,立即拔出剑交给刘玄。刘玄把剑接在手里把玩,却迟迟不下令。众将领暗暗着急,便让申屠建上前献上玉玦,示意刘玄发令,但刘玄仍然一言不发。众将领暗暗埋怨刘玄无能。
不一会儿,刘玄把剑还给刘縯,刘縯拿着剑出去后,众人也都散了。刘縯的舅舅樊宏私底下对刘縯说:“我听说鸿门宴上,范增曾三举玉玦暗示项羽杀死刘邦,今天申屠建献上玉玦,我看他居心叵测,不能不防!”刘縯似信非信,微笑不语。其实,刘玄向刘縯要剑,是有人教他,等刘縯将剑献上后,就给他安上一个意图弑君的罪名,将他杀死。偏偏刘玄迟疑不决,没有照做。
众将领不肯就此罢休,又去和李轶一起想计策。李轶本是刘縯的部下,为了求取富贵,竟甘心做他人爪牙。先前刘秀在宛城见李轶行为奸诈,便劝哥哥不要信任他。可刘縯坚持用人不疑,所以还像过去一样对待李轶。
刘縯的部将刘稷英勇无比。刘玄称帝,刘稷很愤怒,说:“这次起兵全是刘縯兄弟带头,刘玄有什么功劳,竟敢称帝?”刘玄听说后,就要把刘稷推出去斩首。这下惹恼了刘縯,他在刘玄面前据理力争,刘玄又没了主意。
朱鲔、李轶站在刘玄身边,他们暗中示意,逼迫刘玄说出“拿”字。刘玄刚说出这个字,就有十多名武士跑到刘縯面前,将他捆绑起来。刘縯大声喊冤,无奈敌众我寡,众武士不容分说,就把他推到外面和刘稷一起斩首。
刘秀当时正在父城,听说兄长遇害,痛哭了一场,马上赶到宛城。但见到刘玄后,他却什么也没说。他不敢为哥哥服丧,一切饮食起居仍像平时一样。有人问起昆阳战事,他就将功劳归于众将。刘玄见刘秀不动声色,心中十分惭愧,便封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和武信侯。随后,刘玄派王匡进攻洛阳,申屠建、李松等人进攻武关,两路兵马领命离去。
王莽遭遇内忧外患,愁得坐立不安,天天饮酒排解苦闷,其间不断有叛兵获胜的消息传来,令王莽愁上加愁。不久,听说武关被攻克了,王莽焦急万分,慌忙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御敌办法。王邑等人仓皇失色,不知所措,只有崔发说:“《周礼》和《春秋》《左传》都说国家如果遇到大灾难,就要用大哭来免除灾难。现在事情已发展这种地步,我们应该靠哭来解决问题!”王莽不等他说完,便起身说:“朕马上就去!马上就去!”
群臣簇拥着王莽出城,来到南郊。王莽跪下祈祷,说:“老天既然把大权给了我,为什么不帮我剿灭那帮逆贼呢?要是我真有罪的话,情愿被雷劈死!”说完就捶胸大哭,并磕了无数个响头。他命人写了告天的文书,在里面罗列了自己的功劳,然后召集百姓,让他们每天从早哭到晚,有哭得特别悲伤的就封官。
王莽回朝后册封了九个将军,称为九虎,他们奉命率领精兵数万人,向东进发讨伐起义军。九虎临行时,王莽叫他们送妻儿入宫做人质,每人只赏赐四千钱。他这样对待将士,将士们怎么可能为他效力?很快,九虎就败得败,逃得逃。
起义军一路进攻到长安城。王莽大赦城中囚犯,让他们跟随宁始将军史谌出去迎敌。结果罪犯们一哄而散,只剩下史谌一人一马,史谌立即拍马逃回来。城外各路起义军挖了王莽祖父、妻子的坟墓,毁掉他们的棺材,并将王莽的宗庙付之一炬,大火几乎照亮了整座长安城。
随后,起义军攻入城中,接连放火,把后宫妃嫔的住所都烧了。火一直烧到承明宫,这是王莽的女儿、汉平帝皇后的住所。她见火势太大,无处可逃,就哭着说:“我有什么面目再见汉家呢?”说着就纵身跳入火海。
群臣劝王莽躲到渐台去,当时王莽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饿得头晕目眩,他由群臣扶着,登车赶赴渐台。渐台建在池中,四面都是水,群臣以为有水就能阻挡敌人。王莽到了渐台,王邑和儿子王睦一同保护他。
起义军从一名宫女口中得知王莽去了渐台,赶紧追过去。通往渐台的桥已经断了,起义军一时过不去,就拿起弓箭乱射。渐台上的官军也开始放箭,双方对射了一阵子,箭射光后,起义军就用板子做桥,登上渐台。官军寡不敌众,全部战死,王莽的心腹大臣也都被杀死。校尉公宾一心想杀王莽立功,却看到有人拿着玉玺从内室走出来。公宾进入内室,发现王莽已被人杀死。他便割下王莽的头颅,献给起义军将领王宪。其实,下手杀王莽的就是拿走玉玺的那个人,他叫杜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