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攻占和阳

朱元璋为何没有率兵回来呢?原来他领兵救援六合,和元军交锋互有胜负。因为元军势力强大,朱元璋故意让士兵潜伏在民居里,又让妇女们在门前辱骂敌军,元军担心中了诱敌之计不敢进城,只好引兵离去。

元朝丞相脱脱得知滁阳出兵救援,就想了一条釜底抽薪的计策,分兵进攻滁阳。郭子兴的那些部下都是酒囊饭袋,没一点儿用,听到元军攻来,一个个惊慌失措。正在这危急时刻,探马来报:“朱将军回来了!”郭子兴听到这个消息,才算安下心来。刚准备出城迎接,朱元璋已经率兵进城了。见面后,二人立即商量防备敌人的策略。朱元璋说:“火来水淹,兵来将挡,没什么好怕的!”朱元璋来不及休息就率众出城,探听到元军已经离城不到十里,赶忙在一处山涧设下埋伏,又派耿再成带领数百人上前诱敌,自己率军在城下扎营。元军果然中计,被朱元璋打败后逃跑。

朱元璋担心元军再来攻打,秘密叮嘱手下加强戒备。不久,元朝丞相脱脱被削职充军,之后遭到陷害,最后被赐死。朱元璋欣慰地说:“元朝的大将都靠脱脱一人,他被赐死就不用顾虑别人了。”

滁阳城暂时风平浪静。一天,从虹县来了一位身材高大、面色铁青的英雄。此人名叫胡大海,朱元璋见他相貌堂堂、威风凛凛,便让他坐在身边谈些行军要略。两人谈得很投机,朱元璋就任命他为先锋官。转眼就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滁阳城里的军粮日益匮乏,郭子兴召集将领们商议,朱元璋说:“我们困守在孤城之中,哪里来的粮食呢?临近这里的和阳城没有经历骚乱,想必积攒了很多粮食,何不派人去取呢?”其他的将领笑着说:“朱公子说得容易。和阳虽然是个小城,但城高池深,又有重兵把守,怎么攻取呢?”朱元璋答道:“我也知道这些情况,如果不能力胜就当智取,总不能坐以待毙吧!”郭子兴忙问:“有什么好计划?”朱元璋说:“我们让受降的三千州兵穿着青衣,扮成北军的样子,牵领骆驼驾运货物,谎称州兵护送北朝使者到和阳犒赏将士。红巾军紧随其后,等青衣军打开城门,举火为号,趁敌不备冲进去,拿下城池,还怕粮饷不归我们吗?”郭子兴和诸位将领齐声赞成,当下命令张天佑率领青衣兵先行,耿再成率领红巾军在后,两军相隔数里,陆续向和阳进发。

张天佑等人领兵按照朱元璋的法子,顺利地攻下了和阳。但是他们进城之后,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致使百姓怨声载道。不久,张天佑收到郭子兴的命令,让朱元璋总领和阳的军事。朱元璋到了和阳,觉得张天佑等人可能会不服,就暂时把任命状留下,没有发布,只是下令召开会议。

诸位将领先进入大厅的都抢先占据比较尊贵的右侧席位,朱元璋最后才进来,坐到左边的座位。商议军事的时候,各位将领都没有主意,只有朱元璋清晰地分析了当前的战况,使得众人稍稍敬服。朱元璋又建议巩固城防,增筑工事,各位将领负责其中一半,他自己负责另一半,约定三天完工。时间到了,朱元璋的防御工程竣工,可将领们都没完工。于是朱元璋召集众位将领,宣读郭子兴的任命状。宣读完之后,朱元璋坐在主帅的座位上严肃地说:“我奉滁阳王的命令统率全军,现在连巩固防御这样一件小事,你们都没有如期完成,别的事情怎么能做好呢?从今以后,违令者斩,希望诸位不要见怪!”诸位将领惶恐听命。朱元璋又传令将士,把所获得的财物和妇女全都归还原主,百姓非常高兴,交口称赞。

一天,门卒报告说濠州的主帅孙德崖来和阳了。孙德崖本来是和郭子兴一同起兵的,后来两人有矛盾,已经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朱元璋把孙德崖迎接进城后,问询其来意。孙德崖说:“濠州粮草不足,特地前来借粮。”朱元璋答应了他,然后禀报郭子兴。没想到郭子兴亲自率领大军来和阳捉拿孙德崖。朱元璋听说后左右为难,不得已对孙德崖讲明情况。孙德崖赶忙告辞,朱元璋怕他中途遇袭,又亲自护送他到二十里之外。

待朱元璋回来见郭子兴时,郭子兴勃然大怒,问他:“你为什么要放走孙德崖?”朱元璋说:“孙德崖虽然得罪了你,但你们毕竟是患难之交 ,不应当断绝。现在他防守濠州,保护我们的家乡,又没有什么大的过失,请你原谅他吧!”郭子兴听朱元璋这样说,也无可奈何,住了一天就领兵回滁阳了。回去之后,郭子兴气愤难耐,竟得了肝病,水米不进,没过几天就一命呜呼了。消息传来,朱元璋连夜赶回滁阳服丧哀悼,一副悲痛不已的样子。郭子兴的部下见他这么忠义,就推举他做大王。朱元璋一再推辞,众人都不答应。朱元璋只好勉强答应暂且做个统帅,一边通知各地,一边回到和阳。

孙德崖返回濠州后,气愤地说:“朱元璋这个浑蛋,真是可恨!我找他去借粮,他假装答应,暗地里却通知郭子兴找我报仇,幸好我福大命大,才没有被害!这次郭子兴去世,他没和我商议,竟然擅自做了统帅,真是欺人太甚!”这时,部将吴通献上一计。孙德崖大喜,马上吩咐下人置办酒宴,请朱元璋前来。 l/8/g/T1FTTsKaNqhzLTSm//LusQkv2VINHXXfV4rs0LvEM/GcfAgZh2vZYkEf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