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了败仗,退到德州,建文帝反而加封他为太子太师。原来李景隆的败报传到京城,被黄子澄暗中藏起来,反而奏称他交战获胜,不过因为天气寒冷,不便行兵,所以暂时退到德州,等来年春天再大举进攻。
建文帝信以为真,于是加封李景隆为太子太师。李景隆接到圣旨后,迷惑不解,后来接到黄子澄的密函,才知道是他暗中掩饰,当然感激不尽。而且密函让他来年春天大举进军,也和他的意思相同。于是李景隆传令各地,召集兵马。到建文二年(1400年)的初春,各处的兵马齐集起来,差不多有五六十万人。正准备祭旗出发的时候,忽然接到燕王攻打大同的急报。李景隆马上前去支援。一路上冰天雪地,冬天的寒气还很重,将士们叫苦连天。幸好探子来报,说燕王已经从居庸关回到北平了,于是大军又往回返。将士们南归心切,抛弃了无数的铠甲兵器,以便速行。一班老弱病残都饿死、冻死在路上。
李景隆返回去一个多月之后,在德州誓师,会同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等人进兵真定,率兵六十万,队伍排起来有十几里。燕王听说后,对诸将说道:“李景隆这些人真是无能,靠几十万兵马,就想来算计我!他哪里知道人多易乱,前后不能呼应,左右不能共谋,号令不能统一,怎么能成事?你们就严阵以待,敌兵来了就去攻击,不用怕他!”张玉说:“怎么不先去白沟河扼守要害,然后以逸待劳呢?”燕王点头说:“你说的也有道理。”于是带兵前去百沟河。
到白沟河三天之后,燕王从探子那里得知,李景隆的前锋都督平安马上就要攻来。燕王立即拔营前进,渡过五马河,直达苏家桥。猛然间听到炮声骤响,伏兵一拥而上,当先的一员大将挺矛出阵,此人正是南军都督平安。他后面的瞿能父子也跃马而来,刀光闪闪,逢人便砍。燕兵猝不及防,开始向后倒退,差点旗靡辙乱。这时队伍里忽然冲出三员骁勇的大将出阵阻拦,与平安大战起来。燕军望过去,这三人一个是内官狗儿,一个是千户华聚,一个是百户谷允,三员大将盘旋厮杀,真是棋逢敌手。此战一直打到日落,双方才鸣金收军。
转眼间已经天亮,燕王派张玉统领中军,朱能统领左军,陈亨统领右军,房宽为先锋,邱福为后应,共带着十几万兵马,渡河列阵。而南军营中的瞿能父子约了平安,先后赶到。正巧遇到房宽前来,两下相交,不到十个回合,房宽的兵马就已经溃散。张玉等人见房宽败下阵来,都有些害怕。正在这紧要关头,只听燕王大喝一声,带着几千精兵冲到阵前,舍命冲突。两军一直拼杀到中午,燕军已经有些疲倦。瞿能父子乘机上前,连连砍杀燕骑一百多人。这个时候,忽然北风骤起,飞沙走石,让人睁不开眼睛,接着一声怪响,李景隆身前的大旗折成了两段。
李景隆觉得大事不妙,正准备鸣金收军,忽然从燕军队里射出许多带火的箭,火仗风势,烈焰冲天。燕王趁机绕到李景隆的阵后,带兵突入。前面的朱高煦又带领将士们一齐纵火,顺风痛杀。李景隆再次逃回德州,抛弃的器械物资数不胜数。多亏徐辉祖率兵断后,才不至于片甲不留。过了几天,燕王进攻德州,还没赶到城下,李景隆就已经逃走了,仓库里还有一百多万石粮食来不及带走。燕军入城后,安安稳稳地得到了粮草,因而声势大振。
那时山东参政铁铉正押着粮饷前来。听到李景隆战败逃跑的消息,急忙跑到济南,与参军高巍收集残兵败将,发誓死守济南。李景隆这时候也逃到济南,在城外扎营。燕军乘胜进攻,李景隆的十多万兵马仓促迎战,又被燕军杀败。李景隆单骑逃走后,燕军开始围攻济南,铁铉、高巍二人拼死防守,燕军久攻不下。
燕王命将士们往城内灌水,城里顿时成了泽国。一时间,人心惶惶。铁铉宣告百姓:“大家都不要担心,本人自有良策,只要静等三天,就可以破敌!”百姓都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能等着。铁铉不慌不忙,暗中派人出城求降,接着召集了几百名父老乡亲,对他们秘密叮嘱一番,并让他们出城赶赴燕王大营。燕王出营巡视,只见百姓都跪在路旁,哭着说:“奸臣不忠才让大王蒙受冤屈,跋涉至此。大王是高皇帝的儿子,我们是高皇帝的百姓,哪里敢违抗大王的命令?但百姓看见大兵压境,体会不出大王为国为民的苦心,还以为要大肆屠杀。大王如果真心爱民,就请退师十里,单骑入城,我们自当伏地欢迎!”燕王大喜,好言抚慰一番之后,就让他们回城了。
第二天,燕王下令退军,只带了几个人,渡过吊桥,直达城下。城门果然已经大开,里面有无数官兵、百姓跪在地上,高呼千岁。燕王得意扬扬,缓缓走入。谁知刚走到城门边,忽然听到一声怪响,连忙往上看,城上竟然放下一块铁板,看上去像是有几千斤重。燕王眼明手快,急忙勒马倒退。刚离开几尺,那铁板已经压下,正中马头,马头立刻被砸得血肉模糊。燕王从马上摔下,幸好被旁边的随从扶起,他换了一匹马,飞驰而去。桥下本来设有伏兵,见燕王将要过桥,都冲出来拆桥板。偏偏桥板坚固,一时间拆不动,竟然被燕王越桥逃走。铁铉急忙出城来追,却为时已晚。回到城中之后,铁铉仍然叹息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