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东江总兵毛文龙盘踞东江,固执倔强,袁崇焕见他跋扈难制,借口请他阅兵,然后用尚方宝剑将他斩首。孔有德和耿仲明都认毛文龙为义父,毛文龙被杀后,二人立即逃往满洲,甘愿做奸细。
二人发誓真心投降,并献计献策,说山海关内外有袁崇焕把守,不易攻克,不如绕道西北,从龙井关攻入。过了龙井关,就可以直捣遵化,遵化一拿下,北京就不保了。太宗大喜,让这二人做向导。多尔衮从旁边出来说:“不知二将前来,是否被察觉?”二人齐声回答:“我们俩是偷偷跑来的,不但朝廷不知道,连袁崇焕也不一定知道。”多尔衮说:“既然如此,请你们赶快回去。”太宗不明白。多尔衮说:“这次出兵,预计不止一两个月,要是被袁崇焕知道,肯定会趁机来袭。不如让他们两人回去,暗地里帮助我军。不是更好吗?”太宗觉得多尔衮说得有理,便派这两人回登州去,秘密行事。二人领命而去。
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太宗亲自率八旗军赶到龙井关,关上不过几百名守卒,见满洲军蜂拥而来,都吓得魂飞天外,四散逃去。当时明军只知道防守山海关,在龙井关却少有守军,任凭满军浩浩荡荡地杀奔遵化。
总兵赵率教率兵连夜从山海关赶往遵化,只见密密麻麻的都是满军,自己的部众不及满军的四分之一。赵率教率军奋战,期望城中出兵援应,谁知城内静寂无声。最后他又气又急,杀到城下,大叫:“我是山海关总兵,赶来救援,快点儿放我们进去!”谁知城上守兵回答:“主将有令,不论敌兵援兵,一概不准放入。”赵率教身负重伤,进退无路,拔剑自刎。满兵已经来到城下,乘胜追击,攻破城关。
不到一个月,满军便浩浩荡荡杀到北京城下。朝廷大为震惊,下令各处人马迅速回京护驾。袁崇焕奉旨,带领祖大寿、何可纲两位总兵赶回北京。各路的援军在北京渐渐云集。太宗听说袁崇焕又来了,不禁大吃一惊。有人提议趁着袁崇焕刚刚到来,夜里去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太宗派出两路军夜里去劫营,谁想中了明军的埋伏,失败而归。太宗说:“袁崇焕在一天,我们就忧愁一天,总得设法除掉他才好。”说着,令军士分头出去放哨,严防袭击。
第二天探子来报,说明军营地比昨天防守得更严密了。太宗说:“他是要和我打持久仗。我军远道而来,不能持续供给粮饷,怎么可能和他相持下去?”太宗当即召集群臣,令他们各抒己见。诸将纷纷献策,有的说一举拿下,有的说慢慢磨,有的甚至提出退兵。太宗都不满意。旁边站着的一位文质彬彬的大臣一言不发,只是微笑。太宗一看,正是范文程,便问:“先生您有什么高见?”范文程说:“我有一计,但是现在不方便说,待会儿我再秘密奏明。”太宗马上命文武官员都退出去,然后与范文程秘密商议。文武官员在帐外听到太宗的笑声,都摸不着头脑,疑惑不已。
原来这位神出鬼没的范先生献上的计策,正是兵书上所讲的反间计。他先捏造两封给袁崇焕的议和书,让人贴到北京德胜门、永定门外,崇祯帝看过后派两名太监去查证此事,结果两名太监半路上被满军捉了去。太宗派高鸿中监守这两名太监,高鸿中不但没给他们用刑,还拿好酒好肉款待他们。中途高鸿中假装醉酒,泄露说袁崇焕已经答应太宗议和。两位太监趁着看守不严,跑回了宫中,把所见所闻全都告诉了崇祯帝。崇祯帝一气之下,把袁崇焕关进了大牢。
没有了袁崇焕,明朝守城的大将中除了满桂一人还靠得住,其他的都是酒囊饭袋,全不中用。崇祯帝封满桂为大元帅,统辖全军,命他出城迎敌。满桂上奏说两方兵力悬殊,不可轻易挑起战争。宫里的太监天天怂恿崇祯帝,催促满桂速战速决。满桂只得率领孙祖寿等人,出城三里,与满军展开肉搏战。这场战斗双方厮杀得天昏地暗。满洲太宗见两军相持不下,想了一计,让侍卫改穿明兵的衣服,趁天黑时混入明军队伍。满桂没有防备,误以为是城里派来的援兵,结果被满军杀死了很多士兵。最终,骁勇善战的满桂死于乱军之中。满军大获全胜,个个都想杀进城去,不料这时候太宗竟然下令退军,众贝勒都疑惑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