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占据云南、贵州后,进军湖南,湖南的守军吓得四散逃走。四川巡抚罗森觉得吴三桂兵强马壮,自知不是对手,便主动投降。没过多久,湖南、四川就已经落入吴三桂手中。
另外一位藩王耿精忠镇守福建,他听说吴三桂已经叛变,于是也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起兵叛变。耿精忠派出三路人马,东路攻打浙江省内的温州、台州,西路攻打江西省内的广信、建昌、饶州,中路攻打浙江省内的金华、衢州。
三位藩王中已经有两位叛变,只有尚可喜按兵不动。吴三桂写信给他,让他一起起兵,结果尚可喜扣留了信使,还把吴三桂的来信递交给朝廷。吴三桂大怒,写信给耿精忠,令他攻击尚可喜。耿精忠于是一边勾结潮州总兵刘进忠进攻广东,一边与台湾的郑经约好,夹击粤海。
各地告急的奏章像雪片一样传到京城,康熙帝赶紧派兵前去救援。就在这时,传来消息,说广西将军孙延龄已经向吴三桂投降。康熙帝叹气道:“不料孙延龄也是这样。”孙延龄镇守广西,地位与三位藩王相差无几。康熙帝立即下旨,封尚可喜为亲王,封尚可喜之子尚之孝为平南大将军,尚之信为讨寇将军,连同广西总督金光祖一起讨伐孙延龄。
南方的叛乱还没平定,陕西的警报又纷纷送达北京。原来,莫洛奉旨到陕西后,自以为身为统帅,管理全省,要摆点威风出来。他的所作所为激怒了提督王辅臣。王辅臣煽动士兵造反,杀掉了莫洛。消息传到北京,康熙帝派王辅臣之子王继贞去劝他投降。
吴三桂派人去京城传信,说愿与朝廷议和,并表示清廷如果肯和他划江而治,不杀吴应熊,他会立即罢兵。
康熙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协办大学士明珠上奏道:“吴三桂不除,朝廷永无宁日,还望皇上不要动摇。”康熙帝说:“朕也这么想。”于是一面让人去招募西洋人,制作大炮,一面下令将吴应熊及吴应熊之子吴世霖绞死。
吴三桂到湖南后,部下一直劝他打过长江去,但他按兵不动,一心希望清廷答应他的要求,划江而治,自立为王。后来听到吴应熊被杀的消息,吴三桂勃然大怒,率兵进攻湖北,想与陕西的王辅臣呼应,一起攻打京城。
此时王辅臣已经从陕西杀到了甘肃,接连攻陷平凉、巩昌、秦州等地。甘肃提督张勇赶忙向京城求救,康熙帝任命大学士都统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前往西部救援。图海深谙兵法,是清朝大臣中首屈一指的人物。王辅臣夜袭清军,结果中了图海的埋伏,损失惨重。康熙帝知道王辅臣与莫洛不合,才会起兵叛变,于是派人去劝他投降,保证不会追究。最终王辅臣投降,康熙帝没有追究他的罪责。
吴三桂原本想与王辅臣联手,一起攻打京城,结果消息传来,王辅臣已经投降清朝了,吴三桂脸色大变。这时又有人来报,说留守在湖南的部队遭到清军猛烈攻击,长沙被围困。原来吴三桂的部队离开湖南后,清军从江西攻打长沙,还带来了几十尊西洋大炮,吴三桂的部下抵挡不住,所以赶来求救。吴三桂说:“既然如此,看来只好先回去救湖南,再作打算。”
吴三桂先令胡国柱、马宝火速赶回去,守住长沙,自己走水路,顺流而下。等他到了长沙,马宝已在城外扎营,长沙城四围已经挖掘了不少壕沟。吴三桂见马宝治军严谨,大加奖励,得知夏国相前往醴陵御敌后,又令部下最得力的大将高大节率领四千名精骑前去支援夏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