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朱由榔在肇庆被拥立为桂王后,又奔窜到南宁,势力渐渐衰落,后又几经流窜,到了云南、贵州一带。同时期还有一位拥护明朝的人物,就是郑芝龙的儿子郑成功。
郑芝龙投降清朝之后,郑成功独自航海赴厦门招募士兵,仍旧宣誓效忠明朝。后来郑成功大举进攻福建,接连拿下漳浦、海澄、长泰、平和、诏安、南靖等地。清朝闽浙总督陈锦惊慌失措,急忙向朝廷求援。朝廷封郑芝龙为同安侯,令他写信劝郑成功投降。郑成功接到来信,一看“父既归降,儿也应归降”,不禁愤愤地说:“今天来一薙发
国,便马上薙发,如果明天来一穿心国,我也要遵命穿心吗?”于是下令进攻漳州,并悬赏购买陈锦的首级。
过了几天,忽然来了两个福建人,献上陈锦的首级。郑成功问两人的姓名和来历,一个是陈锦的书记员李进忠,一个是陈锦的仆人库成栋。郑成功又问是谁杀的陈锦,库成栋说:“是我。”还没说完,他就已经被郑成功手下反绑。紧接着,郑成功喝令将其处斩,吓得库成栋跪求饶命,李进忠也跪倒叩头。
郑成功指着库成栋说:“你跟陈锦是主仆关系,怎么忍心取他的性命?我的确悬赏购取陈锦的首级,但你不应杀他,所以我要治你的罪。”又问李进忠:“这人有妻儿吗?”李进忠忙回答:“有,他们也跟着来了。”郑成功说:“好,把赏钱发给他妻儿,叫他也死个瞑目。”便令左右将库成栋推出去斩首。随即将赏银付给李进忠,让他转交给库成栋的妻儿。李进忠领了赏银,不敢多说,退出帐外。
郑成功驻扎厦门,改厦门为思明州,将厦门治理得井井有条。一天,朝廷派两位钦差去厦门招降郑成功,封他为海澄公。郑成功说:“我只认明帝,不知道清帝。”将来使遣回。隔了一个月,郑成功的弟弟郑渡跟着两个清廷使臣来到厦门。郑成功与使臣在报恩寺中会面,使臣令郑成功跪下接受诏书,郑成功说:“我是大明臣子,不接受清朝诏书。”清使阿山说:“今天奉皇上圣旨,赐你福、兴、泉、漳四府之地,皇恩不能说不重,你应该受诏,剃发归降。”郑成功义正词严地回答:“四府本来就是大明的疆土,哪儿需要你们国家来赏赐?你们国家原来只有建州一小块地方,如今占据我中原的土地,已经很无理了。我为不能复明而羞愧不已,你们还要我剃发降敌吗?海不枯,石不烂,郑成功不降清。”说完后告辞离去。
当晚,郑渡来见郑成功,递上父亲郑芝龙的信件,说:“兄长若不投降,恐怕父亲性命难保。”郑成功看完信后,说:“忠孝不能两全,你回去禀报老父,让他原谅我为明朝效忠。”郑渡再三相劝,郑成功就是不从,郑渡只好痛哭着离开。第二天,清使带着郑渡回朝,郑成功忙写了回信,让郑渡把信带回去。郑渡只好随清使回去报告郑芝龙。
郑芝龙看完郑成功的信后,皱着眉头说:“看来我的老命要断送在他手里了。”随即将郑成功的信呈奏给顺治帝。顺治帝本来已经封郑芝龙为同安侯,现在又将他削职,监禁起来。
顺治帝任命郑亲王世子济度为定远大将,率军防守福建。济度赶到福建后,与郑成功几次交战,不仅没占到便宜,反倒损失了几艘战舰,折损了几员战将。郑成功连获胜仗,于是加紧训练兵马,想要恢复明朝。
郑成功亲自挑选了十五万士兵,五万练习水战,五万练习骑射,五万练习步击;另外挑选一万人作为援应。这时正好滇中来使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金门张煌言也率兵前来会合。郑成功大喜,于是竖起奉旨招讨的大旗,任命中军提督甘辉为先锋,总兵马信、万礼为第二队,自己亲统大军做后援,请张煌言做前导,起兵征讨大清。
张煌言统领的前队由崇明入江,到了瓜洲,与清军提督管效忠相遇。两军酣战,郑军奋勇齐上,管效忠寡不敌众,清军大败。郑军扫清了瓜洲的敌舰,直逼镇江,等攻下镇江之后,下面的各县纷纷投降。郑成功乘胜进取,下令直捣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