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中,豫王多铎突然得了天花,病情严重,没过多久就死了。过了一天,肃亲王豪格也死在狱中,多尔衮允许豪格的福晋去狱中殓葬。又过了几天,孝端皇太后驾崩。孝端太后是顺治帝的嫡母,她生平不干预政治,所以宫内大权都由太后吉特氏把持。吉特太后虽然手握大权,但总不免有些顾忌,现在孝端太后死了,才随心所欲。
山西、陕西不断传来捷报,摄政王多尔衮心情舒畅,整天在府邸与肃亲王福晋寻欢作乐。摄政王打算挑一个吉日,与肃亲王福晋成婚,结为正式夫妻。这天太后召多尔衮入宫,又让众宫女退下,与摄政王密谈了半天。摄政王出宫回到府上,马上派人去请范老先生,又邀请内院大学士刚林、礼部尚书金之俊来府上议事。摄政王把自己的事情说了一遍,让这三个人为自己写一份前无古人的奏折。三个人商量了一番,第二天,由金之俊主稿,写好了这份奏折。
这道奏折到底说的是什么?内容大致是:皇父摄政王的原配已经去世,皇太后也是一个人寡居,这不符合我朝皇上以孝治天下的原则。依臣等愚见,还请皇父、皇母合宫同居,以尽皇上的孝道。
这道奏折一面世,没有人敢反对,于是多尔衮和皇太后两人结婚,住到了一起。太后与摄政王倍加恩爱,不必细说,只是摄政王仍不时想念侄媳,并私下里相会。后来经太后诘问,摄政王把这件事和盘托出,也不知摄政王怎么恳求的,太后竟同意让他娶肃亲王的福晋博尔济锦氏为妃。都说自古英雄多风流,多尔衮当然也不例外。
这天,朝鲜国王李淏派使者进贡,同时递上一份奏折。奏折里面说因为倭人进犯,所以想加筑城墙,希望得到批准。多尔衮看到这封奏折,猛然想起一件事。崇德年间,多尔衮随太宗征讨朝鲜,抓获了朝鲜国王的家眷,里面有两个小女孩儿,那时才八九岁,现在已经成了十八九的姑娘。多尔衮原本已经忘了这件事,现在又记起来了,他暗地里派大臣何洛会跟着朝鲜使臣一起回朝鲜,向朝鲜国王索要这两位姑娘,打算娶她们为妃。朝鲜国王李淏以前曾在清朝做人质,父亲李倧去世后,得以归国即位,对多尔衮十分感恩,不好拒绝他的要求,便献出了这两位公主。
多尔衮怕这件事被太后知道,所以秘密行事,借口出去打猎,来到山海关外。在山林的驿馆里,两位公主已经等候多时,多尔衮就在那里跟她们成婚。在驿馆住了一个多月,多尔衮才带着两位朝鲜公主回京。回京后,因为有了新欢,所以对肃亲王的福晋不免冷落,多尔衮也管不了这么多,任由她埋怨。他担心这件事被太后知道,于是暗地里嘱咐宫里的太监帮他隐瞒。
自从娶了这两位朝鲜公主后,多尔衮便时常去打猎,每次都带着这两人。时间流逝,多尔衮身体也渐渐不支,不过打猎的兴趣还是不减。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在围猎的路上,多尔衮忽然得了咯血症。他起初还能勉强支撑,后来精神恍惚,没多久就去世了。
多尔衮病逝后,讣告传到北京,顺治帝辍朝哀悼。多尔衮生前一手遮天,免不了有含恨的大臣想趁机报复。正巧顺治帝亲政,广纳意见。大臣们便试探着上奏,隐隐提及摄政王生前做的坏事。原本皇太后念及旧情,一直袒护,把大臣们的奏折扣留下来,不让顺治帝看到。等她得知多尔衮私纳朝鲜公主的事之后,才反应过来多尔衮为什么时常出京打猎,一气之下,说:“如此说来,他死得算迟了。”王公大臣听到这句话,放开胆子去上奏,历数多尔衮的罪状。说他怎么骄奢,怎么悖逆,并将他逼死豪格,诱纳侄媳等事也一一上奏。顺治帝看了这些奏章,大发雷霆,降旨将多尔衮全家所得的封典一一追回。大学士范文程受到牵连,好在他素来圆滑,最后只定了一个革职留任的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