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鱼汤

数年前在默塞德大学的进阶法文课堂上,有项作业是上台用法语做五分钟的口头报告。第二位上台的是个苗族年轻小伙子。他选择的题目是一道鱼汤的食谱。他说,要做鱼汤,必须先有鱼,要有鱼,你必须去钓鱼,要钓鱼,你要有鱼钩,为了选对鱼钩,你必须知道你所钓的鱼是咸水鱼还是淡水鱼,体型多大,还有鱼嘴的形状。他如此讲述了四十五分钟,在黑板上画满复杂的树形图,列出各种因素与选择,成了法文版的苗族钓鱼流程表。他也分享了自己的钓鱼经验与趣闻。在报告尾声,他叙述如何清理各种鱼的内脏,如何切鱼,最后如何用各种香料烹调鱼汤。下课铃响时,他对同学说,他希望这份报告够详尽,并祝大家顺利烹调出苗式鱼汤。

告诉我这段故事的法文教授说:“鱼汤,这就是苗族文化的精华。”苗族有句谚语叫“万物一体”,常用在谈话的开头,以提醒听众,世上有许多事看似毫无关联,实则同气连枝,没有任何事件是独自发生的。只着重其中一点,难免挂一漏万。因此,讲述过程可能相当冗长。我曾听李纳高描述他所居住的老挝村庄,他说道:“这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父亲的出生与埋葬之地,也是我父亲的父亲的埋葬之地,但我父亲的父亲却出生于中国,这故事得花一整晚才说得完。”假如苗族人要说寓言,如“动物为何不能说话”或“蚁蛉幼虫为何要推粪球”,很可能会从宇宙诞生说起。事实上,根据查尔斯·约翰逊(Charles Johnson)编辑的双语对照版《苗语故事:老挝苗族之民间传说及神话故事》( Dab Neeg Hmoob: Myths, Legends and Folk Tales from the Hmong of Laos ),上述两个故事仅溯及宇宙的第二次诞生。当时宇宙上下倒转,大地被洪水淹没,只有一对兄妹逃过此劫。两人结为夫妻,产下状似鸡蛋的孩子,然后将孩子砍成碎片。假如我是苗人,要叙述李家与美国医疗体制的故事或许也得从开天辟地说起。但既然我不是,我就只回溯到数百代之前,从苗人住在黄河流域时谈起。

苗族自有史以来便经历无数抗争,偶有和平,也只是昙花一现。每当遭遇冲突,苗族人便起身对抗或迁徙,在不同的时代、地点不断重复同样的模式,使得抗争和迁徙仿佛融入苗族人的血脉中,正如族人的直发与矮小精悍的身材,代代相传。一般认为苗族始祖来自欧亚大陆,在西伯利亚居住数千年后迁徙到黄河流域。北方的出身或许可以解释苗族的礼仪。在老挝及越南北部传教的萨维纳神父(Francois Marie Savina)于一九二四年记述道,苗人在新年与丧葬仪式中会提到名为Ntuj Khaib Huab的苗族故乡,那里终年白雪皑皑,永昼与永夜各持续六个月,树木稀少而矮小,当地人也同样矮小,以毛皮包裹全身。拥有欧洲血统或许解释了苗族人为何肤色比其他亚洲人白皙,为何有双眼皮且偶有高鼻子。然而,晚近的学者质疑这项说法,并指出萨维纳神父对苗族起源故事的解译可能有误,这段描述指的可能是苗族神话中的冥土,而非真实存在的地点。萨维纳神父的理论也可能源于他对苗族的热爱,并囿于他在当时当地的见闻,因而相信苗族血缘更接近欧洲,而非亚洲,是“介于白种人与黄种人间的独特种族”,也就是,更像他本人。

苗人喜欢自称“Hmong”,他们拒绝接受他族礼制,坚持族内通婚,说苗语,穿苗服,演奏苗族乐器,甚至也不用筷子吃饭。苗人认为当时统治者干涉太多,因此不断反抗。事实上,苗族从未想过干涉其他民族,只希望不受干扰。然而,苗族后来的历史却说明,这或许是强势文化下弱势者难以企及的愿望。

后来苗人渐渐撤离黄河流域的河谷稻田区,越迁越南,落脚的海拔也越来越高。“这正是苗人变成高山民族的过程。他们也因此得以完整保存语言、风俗及民族精神。”史学家、传教士萨维纳神父写道

到了公元四百年左右,苗人在河南、湖北、湖南境内建立了自己的领地。依据近代在泰国传教的法籍神父让·莫坦(Father Jean Mottin)所述,由于苗人“厌恶任何形式(包括族群内部)的权威”,因此用村寨及地方集会的复杂系统来限制王权。王位世袭,但继位者是由国内所有武士共同从先王的儿子中推举。苗族采取一夫多妻制,国王更是后妃成群,子嗣众多,王位候选者通常就几乎跟民主选举的候选人一样多。苗族领地建立五百年后终于遭当时统治者干涉,苗人再度迁徙,这次西迁至贵州与四川山区。不过苗人的抗争并未停止。有些苗族战士以使用毒箭著称,有些则身披铜制或水牛皮制的战甲,手持长矛与盾牌,口衔短刀。有些苗人用的弓弩大到三个人才拉得动。到了十六世纪,明朝为了把苗族挡在贵州,修筑了一条一百六十公里长、三米高的小长城,派人戍守。苗族一度受到遏制,却不受控制。根据十七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安文思(Gabriel de Magalhâes)的记载:“苗族人不向皇帝进贡,也不归降。当时统治者对苗族屡次征伐未果,见识到苗族的骁勇善战之后,也只能任其自由发展。”

当时统治者曾企图同化苗族,令苗人缴械,改服异装,男子剪掉头发,不准以水牛为牲礼。归顺的苗人名为“熟苗”,反之则是“生苗”。当时生苗的人数远多于熟苗。一七三〇年左右,数百名苗族战士杀死自己的妻儿,坚信无后顾之忧更能奋勇作战。(这项做法收得一时之效。无所牵挂的他们攻占数条交通要道,切断对方补给,直到一一被俘或战死。)

十九世纪初期,苗人不仅饱受打击,土地也逐渐变得贫瘠,而且当时传染病肆虐,税捐也逐年加重。将近五十万苗人收拾家当,驱赶牲口,翻山越岭迁往中南半岛。一如往昔,他们迁往高地,在现今的越南、老挝一带安顿下来,之后又迁往泰国。苗人多半在无人愿意居住的地方建立村寨,但如果当地部族反对他们或要求进贡,苗人会用燧发枪或赤手空拳反抗,往往能获胜。让·莫坦神父引用一个官员的描述:“我亲眼看见苗人抓着我儿子的脚,将他甩向营房的柱子,弄断他的脊椎。”一八九〇年代,法国控制中南半岛,对苗族进行干涉,苗人发动了一连串反抗行动,其中一场战役从一九一九年持续到一九二一年,被称为“狂人之战”。此战的苗人首领名为帕查(Pa Chay),他习惯爬上树干,接受上天直接下给他的军令。他的部属用树干做成三米长的大炮,击溃大量殖民地驻军。一九二〇年,法国承认管理苗族的最佳政策是任其自治,将苗族居住地划为特别行政区。此后,老挝苗族,这个中国境外最大的苗族族群才得以安定下来,耕种高山稻米、罂粟。他们尽量不与法国人、平地老挝族和其他平地族群往来,平安度过数十年。

任何与苗族往来的人都可以从苗族历史中得到一些教训。最明显的不外乎:苗族不喜欢听命于人,也不喜欢打败仗,宁可逃跑、抵抗甚至死去,也不愿降服。苗族不会因为敌众我寡而胆怯,而即便是比苗族强大的种族,也几乎无法说服苗族,自己的风俗比苗族优越。被激怒的苗人可能很危险。这些特质究竟是令人恼火或值得赞赏,端看你是否要强迫苗族做违心之事。凡是想打败、管理、限制、同化、降服苗族的人,全都厌恶苗族,几无例外。

另一方面,许多历史学家、人类学家和传教士都对苗族极有好感(只要他们不强迫苗人信教,苗族即使不总是能接纳这些人,通常也会以礼相待)。萨维纳神父写道:“苗人的勇气与胆识过人,虽无法安居一地,也从未沦为奴隶。”澳洲人类学家威廉·罗伯特·格迪斯(William Robert Geddes)在一九五八年至一九五九年间大多待在泰国北部地区的苗族村寨(虽然老挝、越南的苗人比较多,但最近半个世纪,西方研究人员仍选择在政局较安定的泰国工作)。威廉发现他的田野调查并不容易,原因是苗族村民太骄傲,不愿意卖食物给他,也不愿受雇兴建房舍。他必须用驮马运送物资,从山下雇用吸食鸦片的泰国人替他盖房子。然而,苗族最终还是赢得了威廉由衷的敬重。他在《山地移民》( Migrants of the Mountains )一书中写道:

苗族即使被打散成许多小部落,零星分布于广大地域,或被不同种族包围,仍能保有民族认同,历久不衰。以上种种和犹太民族相比,毫不逊色。若考虑到苗族没有文字与宗教教义的凝聚力,以及苗族似乎保留了更多样的民族特色,那么,苗人的表现甚至比犹太人出色。

英国人类学家罗伯特·库珀(Robert Cooper)费时两年,研究泰国北部四个苗人部族资源短缺的现象。他对苗人的描述是:

有礼而不谄媚,自尊却不自大,好客但不强势,尊重他人自由,也只要求他人同样尊重自身自由。不偷窃,不说谎。永远自给自足,自得其乐。遇到外地人口口声声说想过得像苗人,却拥有昂贵的摩托车、录音机、相机,而且不必工作谋生,他们也毫无妒意。

让·莫坦神父曾在泰国北部苗族村寨凯诺伊(Khek Noi)工作,他在《苗族历史》( History of the Hmong ,这本著作的英文版译笔十分生动,译者是爱尔兰修女,曾担任泰国王储的家庭教师。本书在曼谷付梓,但印得相当模糊)中写道:

苗人虽然身材矮小,却十分伟大。这支少数民族时常受压迫,却总是能努力生存,这点特别令我赞叹。他们历经几世纪考验,保有他们所希望的生活方式。这一切在表明:任何自由人都有权利活得像苗族。谁不钦羡苗族这一点?

苗族民间故事常有孤儿的角色,往往是父母双亡的青少年,凭着机智独自生活。查尔斯·约翰逊编纂的故事集中有则故事是,一个孤儿招待两姐妹到他简陋的家里。姐妹俩一个善良,另一个自大,自大的姐姐说:

什么?跟你这么肮脏的孤儿住?哈!瞧你穿得破破烂烂、衣不蔽体的样子。你的身体沾满了灰尘,想必你是在地上吃饭,在泥坑里睡觉,过得像头水牛!我不信你有什么好烟好酒可以招待我们!

或许孤儿的身体并不干净,但他聪明伶俐,精力充沛,勇敢又坚韧不拔,而且擅长演奏芦笙。芦笙是很受苗人珍爱的乐器,由六根弯曲的竹管与木制风箱组成。孤儿虽然在社会边缘自力更生,受尽奚落,但他始终明白,自己比奚落他的人更加优秀。约翰逊指出,这个“孤儿”当然象征了苗族。故事里,孤儿娶了心地善良的妹妹,因为她能看见孤儿真正的价值。两人建立了家业,还产下后代,而自大的姐姐最后嫁给了住在洞穴里饮人血、使妇人不孕的恶灵。 6YAWbSMPPzU1287Uoa45cBvXWDTMA6gx6eeiYKmU4UvVlNK1wXre9WxKDRHzhjq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