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模考范本
——青年成长与价值实现

高考热点命题:青年成长与价值实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大意是不要担心没有职位,而是要担心有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能力。更不要担心没有人会知道自己,而是应该去做一些能让别人知道自己能力的事。这是孔子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也是他跟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

以上材料对青年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分佳作一
燃无名之火,洒不凡之光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尼采之灼见启示我们,默默无闻之人也可一鸣惊人,漂泊不定之人也可横空出世。以我观之,我们当脚踏实地,培风图南,提升自身能力,方能于无名之后声震人间,于漂泊之后稳居高位。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天地广阔,足以包容每一个人,而我们要在寰宇之中寻得自己的一方坐标,首先要有胜任这一坐标的能力。上天不会赐予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光彩,但谁又会否定那些后天磨砺出的宝剑之锋、历经苦寒后的梅花之香?倘若德摩斯梯尼甘于做一个口齿含糊之人,他又何以成为古雅典著名的演讲家?演讲家这一职位,是他凭借日复一日的练习,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得来的。由此观之,这世上职位多如牛毛,我们多一分努力,便多一分能力,也可多一种选择。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你的一次乐于助人,你的一次见义勇为,你的一次尽忠职守,都是在给予别人认识你的机会;你所做的贡献越多,世界认识你的可能性便越大。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所以我们不应让人生如空花阳焰,海市蜃楼,虚浮缥缈,而应脚踏坚实的大地,同时不忘仰望星空。绿芽唯有破土,方能为艳艳晨光所识;海豚唯有跃出海面,方能为蔚蓝天空所识;青年唯有踔厉奋发,方能为黄金时代所识。

反观时下,一些年轻人以任抱关击柝之职为耻,打着“怀才不遇”的旗号,囿于马斯洛需求理论金字塔的底层,终日碌碌无为。然而他们并未看到同处于平凡岗位上的一些快递或外卖小哥尽职尽责,坚守岗位,风雨无阻,笃行不怠。时代并不会忽视这些劳动者的血汗付出,国家授予他们“202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奖,这又何尝不代表着全社会对他们的肯定与致敬?

吾辈少年郎,晔晔如扶桑。青春气贯长虹,进取压倒苟安,勇锐盖过怯弱。青年当积微微火光,于夜空中绽放绚烂烟花;集涓涓细流,于山谷中迸发猛虎之势。青年啊,就趁这宏大盛典之际,展现你全部的魄力,去声震人间,去点燃闪电!

高分亮点

入题快,观点明。第一段短短四行,简洁明了,紧扣材料,援名句,明观点。考场作文宜如此。作者积极利用命题材料,顺“材”而写,以孔子的两句话作为分论点,不仅紧扣了题意,而且思路清晰,层层深入,显得有条不紊。另外,结构的首尾照应,语言的整散结合,都显得颇具匠心。

高分佳作二
厚积而薄发,实至而名归

生活中,许多人因“患无位”“患莫己知”而抑郁惆怅。而孔子却强调能力才是关键,展现自我方可为人所知。在我看来,职位与“己知”是能力的附生结果,唯有落于能力之实,方有无患于名实的从容。

那么,该如何增益自我之能力呢?我认为,心无杂念、落于基础、踏实而行尤为重要。

心怀杂念者易受困于虚声,一心只患无功无名而忽视了唯有实至方可名归的前提。如此一来,能力止步,躁欲繁生,愈加挫败了自我,颓废于当下,落入恶性的循环链。“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给予我们踏实积累、落于基础方为登高成就的引导。“我贴在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维特根斯坦亦警示我们勿入空想的险境。浮于空想而不增益自我者,往往对自我无清醒的认知,在力所不及时便急于追求成就的高峰,最终德不配位、力不从心,坠入无底深渊。于人如此,于国亦如此,科技逐鹿、芯片困境时刻警示着我们:一个国家唯有拥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再看中华儿女砥砺奋进,从三峡大坝“当惊世界殊”,“复兴号”风驰电掣,到港珠澳大桥“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嫦娥五号”采集月壤,满载而归……无不体现了固能力之基、鸣时代之声的意义。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提醒我们,在有实力的基础上,唯展现自我方可为人所知。

此处的“为人所知”并非简单地指满足名声大噪的私欲,而是在大千世界中寻得特别属于个人的一席之地,展现独特个性与自我价值。世上不缺少有实力的人,但大多数人缺少敢挑重担的勇气。我们也时常是这样,内心想法众多,甚至已在脑海中排兵布阵、运筹帷幄,在现实面前却止步不前。能挑重担是才华,敢挑重担才是能力。或许有的人迷茫于自身“孔乙己”般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但“脱不下的长衫,放不下的笔杆”所呈现的倔强与不屈亦是能力所在。

作为当代青年,“职位”与“己知”等虚物不应填满我们的身心。精进自我方为最佳途径,展现自我方能大放异彩。吾侪当厚积薄发,实至而名自归!

高分亮点

立意精准,站位高远。文章既廓清了“职位”与“能力”的关系,又提出由“患”到“不患”的积极解决路径,思考深入,思维缜密。其中对“为人所知”这一概念的界定精准,从外在的名利追求转向平凡个体的奋斗担当,显现出作者的大格局与宽视野。从整体来看,本文旁征博引,将事例和名言以排列形式展开,显得气势磅礴,作者充分证明了自己的观点。重要观点独立成段,整体思路清晰,同时反复点题,“一篇文中三致意”,本文可谓佳作。 kwk5PU2tBj6pCU45ACnypG0jqFLI2ptKzms5PrVXliTn1xYXYCRmNcP47L02eJP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