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产品(或服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正是通过产品(或服务),企业才能与客户(或用户)建立联系、促成交易,进而实现经营过程并达成经营目标。只有当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质量过硬,能够为客户(或用户)提供实际价值时,客户(或用户)才会给予认可,愿意为之付费,从而促成交易。
但是,怎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如何准确定义产品的功能和卖点?怎样才能把产品做好?如何为产品立项并快速做出样品?如何保障产品的试产和顺利实现量产?怎样的产品组合和结构才能支撑企业的经营规模和效益?如何才能实现产品的单品效益和规模效益?怎样确保产品顺利退市?所有这些都是企业经营人员和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些与产品有关的挑战,企业必须设立相应的组织(部门)或配置专业人员。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企业产品规划、管理相关职能的落实或执行被忽视或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少企业,尤其是初创期企业,常常由企业负责人(即第一责任人)来担任产品规划和管理角色,但这种做法往往存在很大的弊端。比如,可能在产品定义阶段仅凭感觉和经验就确定了产品的功能、外观等,导致产品上市后定义不准,消费者不喜欢、不接受。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不少企业会调整组织结构,以便更好地考量产品相关功能。比如,将产品定义职责放在市场部,将产品的项目立项、管理职责放在研发部。由不同组织部门来分担产品规划、管理的相关功能,相比初创期企业的非专业性做法,无疑是一种进步,这强化了产品规划、管理功能,但仍存在不够系统等问题。成熟期企业一般会专门基于产品规划、管理职能的需要来设立产品部或产品中心,由产品部或产品中心专门负责产品规划、管理工作,这是一种更系统且合理的组织方式。虽然在企业不同阶段产品规划、管理职能的专业度和受重视的程度不尽相同,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一职能的专业性和重要性一定会逐渐增强。
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有关产品的定位、定义、规划、组合、策略、管理的功能是不能缺失的,任何功能(或职能)的实现,都必须基于组织、人才、方法(或工具)来执行和保障。其实,我们观察一个企业能不能成功,首先看的就是它的产品。如果从组织或职能层面来观察,就是看企业的一把手是否关心产品。如果企业一把手对产品没兴趣,不关心,不深入研究,或者对产品的售后反馈漠然视之、不作为,我们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不强,进而推断出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一定不会很顺畅。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企业内部是否设有产品中心或产品部这样的产品规划与管理组织,是否有与产品规划、管理相匹配的组织部门(比如市场部、销售部或研发部)和执行人员,以及产品规划与管理这个功能在各部门能否得以贯彻执行,基本上可以判断这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如何。
大概是2006年年中,我在创维彩电专门组建了横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等多部门的产品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彩电事业部的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工作。试运行大半年后,于2007年4月,产品委员会正式升级为常设机构——产品部。当时产品部的负责人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叶文鑫先生,创维产品部的定位和组建正是由他推动的。经过多任负责人的努力,产品部最终比同行更早建立完整的产品规划和管理体系,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正是因为产品部的努力,当年创维彩电的产品始终领先于同行,研发速度快、卖点突出、结构合理、周转效率高且市场节奏好。产品部为创维的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创维彩电产品的整个流程——立项、研发、试产、量产、交付、上市和退市——也变得更加顺畅高效。这一顺畅高效的流程也是当年创维彩电产品在市场上表现优秀的一个重要因素。
建立了产品职能部门之后,接下来的关键在于明确硬件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提升硬件产品经理的能力,以及科学评价产品部门的工作成效。
记得本书作者汪正贤先生当年从产品部调任创维工业设计研究院院长兼创新中心的总监时,他主要承担产品的外观、结构、工艺等设计重担以及负责全公司的ACP(Advanced Concept Projects,预研项目)。创新中心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汪正贤先生亲自参与产品的规划与管理,因此他对产品的理解和感悟非常深刻,尤其对硬件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有着深切的体会。为了让更多从事产品管理的人能够学到优秀的方法和经验,他基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多年来对于产品管理持之以恒的关注、思考和经验积累,撰写了本书。
我在收到汪正贤先生的大作时,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细细回味后,深感欣慰,终于有人全面总结了硬件产品经理这一既关键又特殊的岗位及其职能。
本书开篇对硬件产品经理的定义、定位、职业规划及知识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随后,深入探讨了硬件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详细阐述了硬件产品经理的业务板块和实践指南;最后,基于实例介绍了硬件产品经理必备的文档及其写法。
这是一本对硬件产品工作进行系统、全面分析和研究的著作,也是迄今为止我在该领域见到的从理论到实践进行系统性论述的著作。对于从事硬件产品工作的人来说,本书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同时对企业的产品规划人员和经营管理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东文
维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
创维数码控股有限公司前执行董事、CEO、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