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 61340-1:2012中将静电放电(ESD)定义为“不同电位的材料或物体由于直接接触或发生击穿而出现的电荷转移现象”。IEC 61340-5-1:2016a中给出了稍微不同的定义,将ESD定义为“电荷在不同电位带电体之间的快速转移”。
各种类型的ESD在不同的领域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电子工业ESD主要关注的类型有:静电导体(材料)间的火花放电;静电导体与绝缘体间的刷形放电、与尖锐导体(材料)的电晕放电。
本书将在第2章中进一步讨论ESD。
不同来源的ESD会产生不同的放电电流波形,这些都可以通过简单的电子电路进行建模和仿真。为了测试电子器件的ESD敏感度,人们已经开发并标准化了3种ESD模型:人体模型(Human Body Model,HBM)、机器模型(Machine Model,MM)和带电器件模型(Charged Device Model,CDM)。这将在第3章中进一步讨论。
ESD事件会产生非常大且快速变化的电流和电压。快速变化的电流和电压将导致快速变化的电磁场,电磁场具有很高的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并伴有很宽的频谱,其频率有时可达到吉赫兹级。它们能够通过辐射或传导影响附近的电子产品,并可能造成电子产品的暂时故障。这就是所谓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