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國十九篇,七十一章,三百六十三句。
《柏舟》五章,章六句。
《柏舟》,言仁而不遇也。衛頃公之時,仁人不遇,小人在側。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隱憂。微我無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鑒,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據。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 憂心悄悄,愠于群小。覯閔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擗有摽。 日居月諸,胡迭而微?心之憂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奮飛。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興也。汎汎,流貌。凡經文一字,傳文疊字者例此。柏,木所以宜爲舟也。‘亦汎其流’,亦汎汎其流不以濟渡也。耿耿,猶儆儆也。隱,痛也。‘微我無酒,以敖以游’,非我無酒,可以敖遊忘憂也。鑒,所以察形也。茹,度也。據,依也。彼,彼兄弟。‘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石雖堅,尚可轉。席雖平,尚可卷也。‘威儀棣棣,不可選也’,君子望之儼然可畏,禮容俯仰各有威儀耳。《左傳》襄三十一年: 北宫文子曰,《衛》詩‘威儀棣棣,不可選也’,言君臣、上下、父子、兄弟、内外、大小皆有威儀也。爲毛傳‘各有威儀’所本。即下文所謂‘富而閑習,物有其容’。棣棣,富而閑習也。《左傳》杜注作‘富而閑也’,無‘習’字。蓋古本如此。閑、嫺,古今字。不可選,物有其容,不可數也。愠,怒也。悄悄,憂貌。閔,病也。静,安也。擗,拊心也。摽,拊心貌。‘如匪澣衣’,如衣之不澣矣。‘不能奮飛’,不能如烏奮翼而飛去也。
《緑衣》四章,章四句。
《緑衣》,衛莊姜傷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詩也。
緑兮衣兮,緑衣黄裏。心之憂矣,曷維其已。 緑兮衣兮,緑衣黄裳。心之憂矣,曷維其亡。 緑兮絲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無訧兮。 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緑衣黄裏’,興也。緑,閒色。黄,正色。‘曷維其已’,憂雖欲自止,何時能止也?上曰衣,下曰裳。‘緑兮絲兮。’緑,末也。絲,本也。俾,使也。訧,過也。淒,寒風也。‘我思古人,實獲我心’,古之君子實得我之心也。
《燕燕》四章,章六句。
《燕燕》,衛莊姜送歸妾也。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竚立以泣。 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 仲氏壬只,其心塞淵。終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勗寡人。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燕燕,鳦也。燕之于飛,必差池其羽。之子,去者也。歸,歸宗也。遠送過禮。于,於也。郊外曰野。瞻,視也。飛而上曰頡,飛而下曰頏。‘上’‘下’字當互易。‘頡’同‘頁’。頁,頭也,飛而下則頭搶地。‘頏’同‘亢’。亢者,頸也,飛而上則亢向天。將,行也。竚立,久立也。飛而上曰上音,飛而下曰下音。南,陳在衛南。仲,戴嬀字也。壬,大也。塞,瘞也。淵,深也。惠,順也。勖,勉也。
《日月》四章,章六句。
《日月》,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難,傷己不見荅於先君,以至困窮之詩也。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胡能有定,
不我顧。 日居月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
不我報。 日居月諸,出自東方。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諸,東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報我不述。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日乎月乎,照臨之也。逝,逮也。此謂叚借也。‘逝’‘逮’義本不同,叚‘逝’爲‘逮’。古,故也。胡,何也。此雙聲叚借。定,止也。冒,覆也。‘逝不相好’,不及我以相好也。‘
不我報’,盡婦道而不得報也。‘出自東方’,日始月盛,皆出東方。音,聲也。良,善也。述,循也。
《終風》四章,章四句。
《終風》,衛莊姜傷己也。遭州吁之暴,見侮慢不能正也。
終風且暴,顧我則笑。謔浪笑敖,中心是悼。 終風且霾,惠然肯來。莫往莫來,悠悠我思。 終風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願言則疐。 曀曀其陰,虺虺其靁。寤言不寐,願言則懷。
‘終風且暴’,興也。終日風爲終風。暴,疾也。笑,侮之也。‘謔浪笑敖’,言戲謔不敬也。霾,雨土也。‘惠然肯來’,言時有順心也。‘莫往莫來’,人無子道以來事己,己亦不得以母道往加之。陰而風曰曀。疐,跲也。毛作‘疐,跲也’。鄭云:‘疐,讀當爲“不敢嚔咳”之“嚔”。’此鄭改字也。唐石經以下,經、傳皆從口,是用鄭廢毛。‘嚔’不得訓‘跲’明矣。‘曀曀其陰’,如常陰曀曀然。‘虺虺其靁’,暴若震靁之聲虺虺然。懷,傷也。
《擊鼓》五章,章四句。
《擊鼓》,怨州吁也。衛州吁用兵暴亂,使公孫文仲將而平陳與宋。國人怨其勇而無禮也。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濶,與子成説。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濶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鏜然擊鼓聲也。使衆皆踊躍用兵也。漕,衛邑也。‘從孫子仲,平陳與宋。’孫子仲,謂公孫文仲也。平陳於宋。‘憂心有忡’,憂心忡忡然也。‘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有不還者,有亡其馬者也。山木曰林。契濶,勤苦也。説,數也。今俗語云‘數説’。偕,俱也。‘不我活兮’,不與我生活也。洵,遠也。洵,《韓詩》作‘敻’。敻,遠也。毛字異而義同。謂‘洵’爲‘敻’之叚借也,故讀呼縣反。信,極也。信、伸,古今字。
《凱風》四章,章四句。
《凱風》,美孝子也。衛之淫風流行,雖有七子之母,猶不能安其室。故美七子能盡其孝道以慰其母心,而成其志爾。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黄鳥,《説文》無‘睆’字,疑此本作‘睍睍黄鳥’,故《韓詩》作‘
黄鳥’也。載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興也。南風謂之凱風。樂夏之長養,棘心,難長養者。‘心’字各本奪,今補。‘棘心’,對下‘棘薪’言,謂棘之初生萌蘖,故云‘難長養者’。棘心至於夭夭然盛,則母氏之劬勞可知矣。夭夭,盛貌。劬勞,病苦也。棘薪,其成就者。聖,叡也。浚,衛邑也。‘在浚之下’,言有益於浚。睍睆,好貌。慰,安也。
《雄雉》四章,章四句。
《雄雉》,刺衛宣公也。淫亂不恤國事,軍旅數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曠。國人患之而作是詩。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伊阻。 雄雉于飛,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實勞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遠,曷云能來。 百爾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興也。雄雉見雌雉,飛而鼓其翼泄泄然也。詒,遺也。伊,維也。阻,難也。展,誠也。瞻,視也。忮,害也。臧,善也。
《匏有苦葉》四章,章四句。
《匏有苦葉》,刺衛宣公也。公與夫人並爲淫亂。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 有瀰濟盈,有鷕雉鳴。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 雝雝鳴鴈,旭日始旦。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匏有苦葉,濟有深涉’,興也。匏謂之瓠,瓠葉苦不可食也。濟,渡也。由膝以上爲涉。‘深則厲,淺則揭’,以衣涉水爲厲,由帶以上爲厲。《爾雅》‘以衣涉水爲厲,由帶以上爲厲’,此二説而竝存之。正義云:‘以衣涉水爲厲,謂由帶以上也。今定本如此。’按:定本出於小顔,恐屬肊改。傳不引‘由膝以下爲揭者’,‘由膝以下’即下文‘揭衣’之訓也。必兼云‘由帶以上爲厲’者,與‘以衣涉水’不爲一訓也。伏注左氏、鄭注《論語》云‘由膝以上爲厲’,此用《爾雅》‘以衣涉水’之訓。《韓詩》云‘至心曰砅’,此用《爾雅》‘由帶以上’之訓。揭,揭衣也。遭時制宜,如遇水深則厲,淺則揭矣。男女之際,安可以無禮義?將無以自濟也。‘有瀰濟盈,有鷕雉鳴。’瀰,深水也。‘也’當作‘貌’。盈,滿也。深水,人之所難也。鷕,雌雉聲也。衛夫人有淫泆之志,授人以色,假人以辭,不顧禮義之難,至使宣公有淫昏之行也。‘濟盈不濡軌,雉鳴求其牡。’濡,漬也。由輈以下爲軌。古者輿之下兩輪之閒方空處謂之軌。高誘注《吕氏春秋》云:‘車兩輪間曰軌。’此以廣陿言之,凡言度涂以軌謂此。《毛詩》傳曰:‘由輈以下曰軌。’此以高下言之,凡言濡軌、滅軌謂此。《穀梁傳》曰‘車軌塵’,謂以軌高廣節塵之高廣。《中庸》‘車同軌’,亦謂車制高廣不差。軌,亦云‘徹’。徹者,通也,其中通也。近人專以在地之迹謂之軌徹,古經不可解矣。毛不云由輿以下者,水濡至於輿下軸上之輈,則必人輿矣。故以輿下之輈爲高下之節,喻禮義之不可過也。自‘下’譌作‘上’,乃議改軌爲軓。唐以前‘龜美反’,則古本不誤也。違禮義,不由其道,猶雉鳴而求其牡矣。飛曰雌雄,走曰牝牡。雝雝,雁聲和也。納采用雁。旭日始出,謂大昕之時。迨,及。泮,散也。‘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招招,號召之貌。舟子,舟人,主濟渡者。卬,我也。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獨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貞女不行。非得禮義,昏姻不成。
《谷風》六章,章八句。
《谷風》,刺夫婦失道也。衛人化其上,淫於新昏而棄其舊室,夫婦離絶,國俗傷敗焉。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僶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無以下體。德音莫違,及爾同死。 行道遲遲,中心有違。不遠伊邇,薄送我畿。誰謂荼苦,其苦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涇以渭濁,湜湜其止。毛作‘止’,鄭始易作‘沚’,義異。宴爾新昏,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發我笱。我躬不閲,遑恤我後。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淺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僶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爲讎。既阻我德,賈用不讎。讎,正字。售,俗字。《史》《漢》尚多用‘讎’。《高祖紀》‘讎數倍’,謂價屢負而不與也。昔育恐育鞫,及爾顛覆。既生既育,比子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爾新昏,以我御窮。有洸有潰,既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習習谷風,以陰以雨’,興也。習習,和舒貌。東風謂之谷風。陰陽和而谷風至,此下當有‘谷風至而雲雨成’七字。夫婦和則室家成,室家成而繼嗣生。‘僶勉同心’,言僶勉者,思與君子同心也。葑,須也。菲,芴也。下體,根莖也。遲遲,舒行貌。違,離也。畿,門内也。荼,苦菜也。宴,安也。‘涇以渭濁,湜湜其止’,涇渭相入而清濁異也。‘清’字爲‘湜湜’作訓,謂涇渭相入之處愈見涇濁、愈見渭水止處湜湜然。《説文》曰:‘湜,水清見底也。’此毛説也。鄭乃改‘止’爲‘沚’,訓‘湜湜’爲‘持正’,人之持正,如水中有沚礙流。屑,絜也。逝,之也。梁,魚梁。笱,所以捕魚也。閲,容也。舟,舩也。方,泭也。已見《周南》,此不再釋。凡讀《毛詩》者當知此。有謂富也,亡謂貧也。慉,興也。《説文》云:‘慉,起也。’‘起’即‘興’。正義作‘養也’,非。阻,難也。育,長也。鞫,窮也。旨,美也。御,禦也。洸洸,武也。潰潰,怒也。肄,勞也。此謂‘肄’即‘勩’之叚借。塈,息也。此謂‘塈’即‘呬’之叚借。
《式微》二章,章四句。
《式微》,黎侯寓於衛,其臣勸以歸也。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故,胡爲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歸?微君之躬,胡爲乎泥中?
式,用也。‘微君之故。’微,無也。‘中露’,露,衛邑也。‘泥中’,泥,衛邑也。‘露’‘泥’二字今補。從來連‘中’字爲邑名,非也。‘泥中’猶言‘邑中’,‘中露’猶‘泥中’也。即‘中林’‘林中’之例。
《旄丘》四章,章四句。
《旄丘》,責衛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於衛。衛不能修方伯連率之職,黎之臣子以責於衛也。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處也,必有與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車不東。叔兮伯兮,靡所與同。 瑣兮尾兮,流離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興也。前高後下曰旄丘。諸侯以國相連屬,憂患相及,如葛之蔓莚相連及也。誕,濶也。‘叔兮伯兮,何多日也’,日月以逝而不我憂也。必有與,言與仁義也。必有以,必以有功德也。狐裘,大夫狐蒼裘也。蒙戎,以言亂也。不東,言不來東也。‘靡所與同’,與救患恤同也。瑣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少好長醜,始而愉樂,終以微弱。‘褎如充耳。’褎,盛服皃。‘皃’原作‘也’,今改。充耳,盛飾也。大夫褎然有尊盛之服而不能稱也。
《
兮》四章,三章章四句,一章六句。
《
兮》,刺不用賢也。衛之賢者仕於泠官,皆可以承事王者也。
兮
兮,方將《萬》舞。日之方中,在前上處。 碩人俣俣,公庭《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 左手執籥,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錫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誰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大也。方,四方也。將,行也。以干羽爲《萬》舞,用之宗廟山川,故言於四方。‘日之方中’,教國子弟,以日中爲期。‘碩人俣俣,公庭《萬》舞。’碩人,大德也。俣俣,容貌大也。《萬》舞,非但在四方,親在宗廟、公庭。‘有力如虎,執轡如組。’組,織組也。武力比於虎,可以御亂。御衆有文章。言能治衆,動於近,成於遠也。籥,六孔。翟,翟羽也。赫,赤貌。渥,厚漬也。‘公言錫爵’,祭有畀煇、胞、翟、閽、寺者,惠下之道,見惠不過一散。榛,木名。下溼曰隰。苓,大苦。‘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乃宜在王室也。
《泉水》四章,章六句。
《泉水》,衛女思歸也。嫁於諸侯,父母終,思歸
而不得。故作是詩以自見也。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懷于衛,靡日不思。孌彼諸姬,聊與之謀。 出宿于泲,飲餞于禰。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問我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飲餞于言。載脂載牽,還車言邁。遄臻于衛,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歎。思須與漕,我心悠悠。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興也。泉水始出,毖然流也。淇,水名也。孌,好貌。諸姬,同姓之女。聊,願也。泲,地名。祖而舍軷,飲酒於其側曰餞,重始有事於道也。禰,地名。父之姊妹稱姑,先生曰姊。干、言,所適國郊也。‘載脂載牽,還車言邁’,脂牽其車,以還我行也。遄,疾。臻,至。瑕,遠也。此謂‘瑕’即‘遐’之叚借。所出同,所歸異,爲肥泉。‘肥’之言飛也、非也。‘飛’必兩張其翼,‘非’者,違也。故以言自同而異。須、漕,衛邑也。寫,除也。
《北門》三章,章七句。
《北門》,刺仕不得志也。言衛之忠臣不得其志爾。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終窶且貧,莫知我艱。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讁我。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實爲之,謂之何哉!
‘出自北門’,興也。北門背明鄉陰。窶者,無禮也。貧者,困於財也。適,之。埤,厚也。讁,責也。敦,厚也。遺,加也。摧,沮也。
《北風》三章,章六句。
《北風》,刺虐也。衛國竝爲威虐,百姓不親,莫不相
持而去焉。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惠而好我,
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
手同歸。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烏。惠而好我,
手同車。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興也。北風,寒涼之風。雱,盛皃。《説文》曰:‘旁溥也。’籀文作‘雱’。惠,愛也。行,道也。虚,虚也。《釋文》:‘虚,虚也。一本作“虚,徐也。”’今按:正義云:‘傳曡經文,非訓虚爲徐。’則正義本正《釋文》之别本也。‘虚,徐也’三字爲句,以釋經,似是。但經文作‘邪’,鄭始易‘邪’爲‘徐’。毛意‘虚邪’如《管子》之‘志無虚邪’耳。‘虚,虚也’者,謂此‘丘虚’字即‘空虚’字也。亟,急也。喈,疾皃。霏,甚皃。霏,《説文》無此字。古當作‘非’。‘非’猶‘飛’也。‘
手同歸’,歸有德也。‘莫赤匪狐,莫黑非烏’,狐赤烏黑,莫能别也。‘
手同車’,
手就車也。
《静女》三章,章四句。
《静女》,刺時也。衛君無道,夫人無德。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蹰。 静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説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
静,貞静也。女德貞静而有法度,乃可説也。姝,美色也。俟,待也。城隅,以言高而不可踰。‘愛而不見,搔首踟蹰’,言志往而行止。‘静女其孌,貽我彤管’,言既有静德,又有美色,又能遺我以古人之法,可以配人君也。古者后夫人必有女史彤管之法,史不記過,其罪殺之。后妃群妾以禮御於君所,女史書其日月,授之以環,以進退之。生子月辰,則以金環退之。當御者以銀環進之,著于左手。既御,著于右手。事無大小,記以成法。煒,赤貌。彤管以赤心正人也。牧,田官也。荑,茅之始生也。本之於荑,取其有始有終。‘匪女之爲美,美人之貽’,言非爲其徒説美色而已。美其人能遺我法則。
《新臺》三章,章四句。
《新臺》,刺衛宣公也。納伋之妻,作新臺于河上而要之。國人惡之而作是詩也。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泚,鮮明貌。此謂‘泚’即‘玼’之叚借。《説文》引正作‘玼’。瀰瀰,盛貌。水所以絜汙穢,反于河上而爲淫昏之行。燕,安也。婉,順也。籧篨,不能俯者。洒,高峻也。《釋丘》云:‘望厓洒而高岸,夷上洒下漘。’高謂其頂,洒謂其身。峭直夷上者,其頂平不高出也。洒下,亦謂身斗峭也。《説文》曰:‘陖,陗也’,‘陗,陖也’,峻同陖。‘洒’即‘陖’之叚借字。凡言陖、陗,皆謂斗直不可上。浼浼,平地也。《吴都賦》‘清流亹亹’李善注引《韓詩》‘亹亹,水流進皃’,不言何經之注。今按:必此章‘浼浼’之異文也。古音‘洒’讀如‘詵’,浼、亹皆如門,殄如珍。殄,絶也。‘魚網之設,鴻則離之’,言所得非所求也。戚施,不能仰者。
《二子乘舟》二章,章四句。
《二子乘舟》,思伋、壽也。衛宣公之二子争相爲死,國人傷而思之,作是詩也。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願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汎汎其逝。願言思子,不瑕有害。
‘二子乘舟,汎汎其景。’二子,伋、壽也。宣公爲伋取於齊女而美,公奪之,生壽及朔。朔與其母愬伋於公,公令伋之齊,使賊先待於隘而殺之。壽知之,以告伋,使去之。伋曰:‘君命也。不可以逃。’壽竊其節而先往,賊殺之。伋至,曰:‘君命殺我,壽有何罪?’賊又殺之。國人傷其涉危遂往,如乘舟而無所薄,汎汎然駛疾而不礙也。願,每也。養養然憂不知所定也。逝,往也。‘不瑕有害’,言二子之不遠害也。此亦謂‘瑕’即‘遐’。
皇清經解卷六百零二終 嘉應生員葉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