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研究设想

本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梁启超与中国文学转变的关系这一问题:

1.启蒙:主要以“小说界革命”理论为中心,探讨梁启超的启蒙文学观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观念及文学创作的影响。

2.语言:主要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探讨在中国文学语言从文言走向白话的过程中,梁启超所做出的贡献和所产生的影响。

3.文体:主要以小说、诗歌两种文体为例,探讨梁启超的理论倡导和创作实践对此后这两种文体创作的渗透影响。

4.传播:主要从文学杂志这一角度入手,探讨梁启超对中国文学杂志发展以及由此而对文学理论、创作所产生的影响。

这四个方面基本上涵括了梁启超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文学活动,而且这四个方面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中极为重要,可以说它们显示了梁启超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国文学转变中无以替代的地位。这四个方面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出于以下考虑:启蒙是梁启超文学活动的目的和出发点,它影响甚至决定了他对其他三个问题的提出和理解;在语言、文体和传播三者中,语言的文白转换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大的问题,梁启超比较早地意识到这一点并大力进行倡导,而且他还主要以自己的散文创作参与了这一进程;文体的革新他虽然力倡并实践,但更多是从教训的方面提供给中国文学发展以警示;启蒙观念、语言转变、文体革新等方面的文学实验活动主要是靠了新的传播方式产生影响,而在文学传播方面,梁启超也开启了推动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路径。

在讨论了以上四个问题之后,本书又以一章的篇幅专门梳理梁启超在新文学运动中的立场和看法,看一下这位曾经的文学革新主将,以何种方式参与一场由“别人”领导的文学革命活动。

前面已经说过,本论题所要研究的主要是一种影响,但这一研究却离不开对梁启超文学实践本身的理解和分析。本书将借鉴比较文学研究中“影响研究”的“流传学”研究方法,贴近文本,对在不同的文本序列中影响的发生、发展作实证性考察;同时结合接受理论,注意考察接受过程中被影响者所作的调整和它对梁启超的反影响。即将梁启超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文学放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来研究,希望借此能够发现中国文学在转变中实现了的和被压抑着的可能性。

本研究力求从新角度阐释老问题,并努力发现新问题;在论述时,注意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ylVQcCpuow/d3FTd20q12LbOdEmudzxFRy3XGC97fvHxNf/1SMRvCiMlFSgxZIS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