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八、《兵容》

“兵容”猶言兵法。《白虎通·封公侯》云:“兵者爲謀除害也,所以全其生,衛其養也。”《吕氏春秋·士容》云:“此國士之容也。”高誘注:“容,猶法也。”

帛書《黄帝·兵容》云:

兵不刑天,兵不可動;不法地,兵不可措。刑法不人,兵不可成。參□□□□□□□□□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聖人之功,時爲之庸,因時秉□,是必有成功。聖人不達刑,不襦傳。因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兵不刑天,兵不可動;不法地,兵不可措。”“天”指天時,“地”指地利。帛書《經法·君正》云:“天有死生之時,國有死生之政。” 《老子》第八章云:“動善時。”《説文》云:“措,置也。”《淮南子·兵略》云:“所謂天數者,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所謂地利者,後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

“刑法不人,兵不可成。”“刑法”指“刑天”“法地”。《釋名·釋形體》云:“人,仁也。仁生物也。故《易》曰:立人之道,曰仁與義。”銀雀山漢簡《孫臏兵法·月戰》云:“孫子曰:間於天地之間,莫貴於人,戰□□□□不單,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不得,虽勝有殃。” 《孟子·公孫丑下》云:“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整理小組注釋引《國語·越語下》云:“死生因天地之刑,天因人,聖人因天。人自生之,天地形之,聖人因而成之。” 《周易·繫辭上》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又云:“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爲乎。”《吕氏春秋·貴因》云:“三代所寳莫如因,因則無敵。禹通三江五湖,决伊闕,溝回陆,注之東海,因水之力也。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而堯授之禪位,因人之心也。湯武以千乘制夏商,因民之欲也。”

“聖人之功,時爲之庸。”“聖人”即大人,《周易·乾·文言》云:“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况於人乎?况於鬼神乎?”又云:“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聖人乎!”又,《墨子·經上》云:“功,利民也。”《周易·乾·文言》云:“利者,義之和也。”《大戴禮記·四代》云:“功以養民。”《國語·晋語》云:“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韋昭注:“成謂所生長以成功也。”

《釋名·釋天》云:“時,期也。物之生死各應節期而止也。”《周易·繫辭上》云:“易與天地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説。精氣爲物,游魂爲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状。”《爾雅·釋詁》云:“庸,常也。”帛書《老子》甲本云:“和曰常,知和曰明。” 《周易·繫辭下》云:“日月之道,貞明者也。”《國語·越語》云:“日月以爲常。”

“聖人不達刑,不襦傳。”帛書《經法·亡論》云:“昧利、襦傳、達刑、爲亂首、爲怨謀,此五者,禍皆反自及也。”又云:“約而倍之,謂之襦傳。伐當罪,見利而反,謂之達刑。”

“因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帛書《黄帝·觀》云:“聖人不朽,時反是守。優未愛民,與天同道,聖人正以待天,静以須人。不達天刑,不襦不傳。當天時,與之皆斷。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帛書《黄帝·兵容》云:

天固有奪有予,有祥□□□□□弗受,反隨以殃。三遂絶從,兵無成功;三遂絶從,兵有成[功]。□不飨其功,環受其殃。國家有幸,當者受殃;國家無幸,有延其命。弗弗陽陽,因民之力,逆天之極,又重有功,其國家以危,社稷以匡。事無成功,慶其不飨其功。此天之道也。《兵容》

“天固有奪有予,有祥□□□□□弗受,反隨以殃。”《廣雅·釋詁一》云:“奪,取也。”《淮南子·本經》云:“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叙;喜怒剛柔,不離其理。”帛書《稱》云:“天制寒暑,地制高下,人制取予。取予當,立爲□王,取予不當,流之死亡。天有環刑,反受其殃。” 《孟子·梁惠王下》云:“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之,人力不至於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悦,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食壶漿,以迎王師,豈有他哉?避水火也。’”

“三遂絶從,兵無成功;三遂絶從,兵有成[功]。”《説文》云:“三,天地人之道也。”《國語·周語下》云:“紀之以三。”韋昭注:“三,天地人也。”《史記·蘇秦列傳》云:“禽夫差於干遂。”《索隱》云:“遂,道也。”《周易·説卦》云:“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淮南子·本經》云:“江河山川,絶而不流。”高誘注:“絶,竭也。”“三遂絶從”指王道。《春秋繁露·王道通》云:“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與人也,而連其中者,通其道也。”《白虎通·號》云:“王者往也,天下所歸往也。”王者以德不以兵,故“兵有成功”與“兵無成功”,其事一也。《孫子兵法·謀攻》天运:“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國家有幸,當者受殃;國家無幸,有延其命。”《小爾雅·廣詁》云:“非分而得謂之幸。”《論衡·命禄》云:“不幸者,不徼幸也。”《禮記·中庸》云:“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弗弗陽陽。”“弗”原字从草,弗聲,讀爲“沸沸揚揚”。《山海經·西山經》云:“其原沸沸湯湯。”《禮記·鄉飲酒義》云:“盥洗揚觶。”鄭玄注:“今禮揚皆作騰。”《詩經·十月之交》云:“百川沸騰,山冢崒崩,高岸爲谷,山谷爲陵。”鄭玄箋:“百川沸出相乘陵者,由貴小人也。山頂崔嵬者崩,君道壞也。”

“逆天之極,又重有功,其國家以危,社稷以匡。”《管子·勢》云:“毋亡天極,究數而止。”又云:“未得天極則隱於德,已得天極則致其力。既成其功,順守其從,人不能代。”“天極”即天常。郭店楚簡《君子》云:“昔者君子有言曰‘聖人天德’何?言慎求之於己,而可以知順天常矣。《康誥》曰‘不還大戛,文王作罸,刑兹無赦’何?此言也,言不逆大常者,文王之型莫厚焉,是故君子慎六位,以祀天常。”

《國語·越語下》云:“日困而還,月盈而匡。”韋昭注:“匡,虧也。”《詩經·閟宫》云:“保彼東方,魯邦是常。不虧不崩,不震不騰。”

“事無成功,慶且不飨其功。”整理小組注釋:“慶,賞賜。飨,讀爲當。這句的意思是,賞賜的費用比戰争的成果還大。” 可商。《史記·項羽本紀》云:“號爲卿子冠軍。”《集解》引徐廣云:“卿,一作慶。”《尚書·甘誓》云:“大戰於甘,乃召六卿。”鄭玄注:“六卿,六軍之將。”《左傳·成公八年》云:“卿無共御。”疏:“卿謂軍之諸將也。”“飨”同享,《左傳·僖公二十三年》云:“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杜預注:“享,受也。” q0e1L1TZ5I9LU9Le1vJS+zStGjfgT9OotWmy4Nkw8gEf0rFGjFte6awK8xEnMP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