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六、逐客事件的前因后果

韩国的“疲秦”之计

战国末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日益强盛,成为了山东六国的心腹大患。在六国之中,韩国的实力最为弱小,且与秦国接壤,首当其冲地感受到了秦国的威胁。为了延缓秦国的东进步伐,避免自身过早被秦国吞并,韩国君臣想出了一条“疲秦”之计。

当时,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极为浩大且耗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程。韩国认为,如果能诱使秦国将大量的资源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中,就可以使秦国的国力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耗,从而无暇顾及对韩国的军事行动。于是,韩国精心挑选了水利专家郑国,派他前往秦国,说服秦国修建水利工程。

郑国肩负着韩国的使命,来到了秦国。他向秦王嬴政提出了在泾水和洛水之间开凿一条大型灌溉渠道的建议。郑国详细地阐述了修建这条渠道的好处,他指出,渠道建成后可以灌溉大量的农田,提高秦国的粮食产量,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秦王嬴政本身就有富国强兵的雄心壮志,对于发展农业生产极为重视。郑国的建议正好符合他的心意,于是秦王嬴政欣然采纳了郑国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工程的总负责人,开始了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建设。

郑国开始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渠道的勘测和设计工作。他带领着秦国的工匠和民夫,翻山越岭,对泾水和洛水之间的地形、水文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在确定了渠道的走向和布局后,工程正式动工。大量的秦国百姓被征调到工地,他们日夜劳作,挖掘渠道、修筑堤坝。整个工程规模宏大,耗费了秦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韩国的“疲秦”之计逐渐被秦国察觉。原来,郑国在修建渠道的过程中,有意放慢了工程进度,并且在一些关键环节上采用了一些不合理的设计,以达到消耗秦国国力的目的。秦国的一些大臣发现了郑国的异常行为,经过调查,终于揭开了郑国的间谍身份。

郑国渠背后的真相与影响

当秦国发现郑国是韩国派来的间谍后,举国震惊。秦王嬴政和秦国的大臣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欺骗,他们对郑国的行为感到愤怒不已。许多大臣主张立即处死郑国,停止修建水利工程,以泄心头之恨。

郑国在面对秦国的质问时,却表现得十分镇定。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间谍身份,但同时也向秦王嬴政说明了修建这条渠道对秦国的巨大利益。郑国说:“我虽然是韩国派来的间谍,但这条渠道一旦建成,将为秦国带来万世之利。它可以灌溉关中地区的大量农田,使土地变得肥沃,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从而增强秦国的经济实力。我为韩国延长了几年的寿命,但却为秦国建立了万代之功。”

秦王嬴政听了郑国的话后,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虽然郑国是间谍,但修建这条渠道确实对秦国有着长远的利益。秦国已经在这项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如果此时停止修建,之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而且,从长远来看,水利工程的建成将对秦国的农业发展和经济繁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于是,秦王嬴政决定继续让郑国主持修建水利工程。

在郑国的精心组织和指挥下,经过多年的努力,这条大型灌溉渠道终于建成。因为是郑国主持修建的,所以被命名为郑国渠。郑国渠全长三百多里,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灌溉了四万多顷的土地。从此,关中地区成为了沃野千里的粮仓,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秦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郑国渠的建成,不仅对秦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秦国的统一大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充足的粮食供应为秦国的军队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使秦国能够在战争中保持强大的战斗力。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促进了关中地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繁荣,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郑国渠的建成是秦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为秦国最终统一六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李斯与《谏逐客书》

就在秦国发现郑国是间谍后,秦国国内掀起了一股排外的浪潮。秦国的宗室大臣们认为,各国来秦国的客卿大多是为了他们本国的利益而来,他们可能会像郑国一样,成为别国的间谍,对秦国的安全和发展构成威胁。于是,他们纷纷向秦王嬴政进谏,要求驱逐所有的客卿。秦王嬴政在盛怒之下,下达了逐客令,要求所有在秦国的客卿限期离开秦国。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当时他在秦国担任客卿。逐客令的下达,使李斯也面临着被驱逐的命运。李斯明白,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各国客卿的贡献,如果秦王嬴政真的驱逐了所有客卿,将会使秦国失去大量的人才,对秦国的发展极为不利。于是,李斯决定上书秦王嬴政,劝谏他收回逐客令。

在《谏逐客书》中,李斯首先回顾了秦国历史上几位君主重用客卿的事例。他提到,秦穆公重用由余、百里奚、蹇叔、丕豹、公孙支等客卿,使秦国称霸西戎;秦孝公重用商鞅,实行变法,使秦国走上了富强之路;秦惠王重用张仪,瓦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秦昭王重用范雎,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客卿都为秦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没有他们,秦国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强大。

李斯指出,秦王嬴政所喜爱的珠宝、美玉、音乐、美女等大多来自其他国家,如果因为这些东西不是秦国本土所产就不用,那是不合理的。同样的道理,对于人才也不应该因为他们是客卿就驱逐。李斯认为,人才是没有国界的,只要他们能够为秦国效力,就应该得到重用。

李斯强调了逐客令的危害。他说,驱逐客卿会使各国的人才不敢再到秦国来,秦国就会失去大量的人才资源。而且,这些被驱逐的客卿可能会去帮助其他国家,从而增强其他国家的实力,对秦国构成更大的威胁。这样一来,秦国就会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统一六国的大业也将难以实现。

秦王嬴政读完《谏逐客书》后,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自己下达逐客令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于是,秦王嬴政立即下令收回逐客令,并恢复了李斯等客卿的官职。李斯的《谏逐客书》不仅挽救了自己和其他客卿的命运,也为秦国保留了大量的人才。从此,秦国继续广纳天下贤才,在秦王嬴政的领导下,向着统一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iNg9ZKeMmhYWPhDqtUyEZtzpsD7L3RIExCrClQOZLg3QqJ+hteAcJM8FZ29JMGA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