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 247 年,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任秦王之位。此时的秦国,已在战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强大力量。
从版图上看,秦国的疆域已十分辽阔。它已经吞并了巴、蜀、汉中之地,跨越宛城占据了郢都,并设置了南郡。在北方,秦国收复了上郡以东的地区,拥有了河东、太原、上党郡。其势力向东延伸至荥阳,灭掉了东周和西周,设置了三川郡。秦国的领土不断扩张,犹如一头迅猛的巨兽,在战国的大地上肆意驰骋,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野心。
在主政者方面,吕不韦成为了秦国实际的掌权者。他被封为文信侯,食邑十万户。吕不韦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秦国的政治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广招宾客游士,为秦国招揽了大量的人才。这些宾客游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思想和文化,为秦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吕不韦的手段十分高明。他明白人才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和精力来招揽人才。他希望通过这些人才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秦国统一天下的目标。他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加强秦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建设。在他的治理下,秦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为日后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国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统一天下。自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就一直致力于富国强兵,不断向外扩张。经过几代君主的努力,秦国的实力逐渐超过了其他六国。到了嬴政即位时,秦国已经具备了统一天下的条件。秦国的君臣们都怀揣着一个伟大的梦想,那就是结束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在重要文武官员方面,李斯担任舍人一职。李斯是一个极具才华和野心的人,他明白秦国的强大和发展潜力,因此来到秦国寻求发展机会。他在吕不韦的门下担任舍人,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逐渐得到了吕不韦的赏识和重用。蒙骜、王、麃公等则担任将军之职。他们都是秦国的名将,拥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他们的带领下,秦国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秦国的领土扩张立下了赫赫战功。
秦国的局势并非一帆风顺。嬴政即位之初,晋阳便发生了叛乱。这一事件给年轻的嬴政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晋阳是秦国的重要城市,它的叛乱不仅威胁到了秦国的安全,也对嬴政的统治地位构成了威胁。面对这一局势,嬴政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冷静和果断。他迅速组织军队,对叛乱进行了镇压。在他的指挥下,秦国的军队很快平息了叛乱,稳定了局势。
嬴政即位时年仅十三岁,国家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太后和权臣手中,这也为嫪毐的崛起提供了机会。嫪毐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市井之人,却因特殊机缘进入了秦国宫廷的权力漩涡。
秦始皇的母亲赵姬,在庄襄王去世后,耐不住寂寞。吕不韦为了摆脱赵姬的纠缠,同时也为了在宫廷中安插自己的势力,便将嫪毐假施腐刑,作为宦官送进宫中侍奉赵姬。嫪毐凭借着自己的花言巧语和善于迎合的本事,很快就得到了赵姬的宠爱。
赵姬对嫪毐的宠爱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她赐予嫪毐山阳之地,让他居住在那里,并且给予他极大的生活特权。宫室、车马、衣服、苑囿、驰猎等方面,都任由嫪毐随心所欲,国家的预算似乎成了他随意挥霍的资源。不仅如此,赵姬还对嫪毐言听计从,国家的大小事务,无论巨细,都交由嫪毐来决定。
随着赵姬的宠爱与日俱增,嫪毐的权势也迅速膨胀。他被封为长信侯,拥有了自己的封地和庞大的势力。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大批门客和党羽,这些人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依附于嫪毐。嫪毐的府邸一时之间门庭若市,成为了秦国宫廷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嫪毐的权势膨胀引起了朝廷中其他势力的不满和警惕。当时,吕不韦作为相国,在秦国朝廷中拥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他原本以为将嫪毐送入宫中可以掌控局面,却没想到嫪毐的势力发展得如此迅速,逐渐威胁到了他的地位。吕不韦开始暗中关注嫪毐的一举一动,试图寻找机会削弱他的势力。
而在秦国的朝堂之上,官员们也分成了不同的派别。一些人依附于嫪毐,希望通过他的权势来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另一些人则支持吕不韦,对嫪毐的专权表示不满。秦国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暗流涌动,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战国策》中记载,当时秦国从上到下,从执政的官员到拉车的百姓,都在议论:“与嫪氏乎?与吕氏乎?”这表明秦国的局势已经到了一个微妙的阶段,人们都在猜测秦国的未来究竟会落入嫪毐还是吕不韦的手中。嬴政虽然年少,但他并非毫无察觉。他在暗中观察着朝廷中的局势变化,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嫪毐在权势的诱惑下,逐渐变得骄横跋扈。他不满足于现有的地位和权力,开始有了更大的野心。他甚至与赵姬密谋,企图在嬴政死后,让他们的私生子继承王位。这种大逆不道的想法,无疑将他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嫪毐之乱前的秦国朝廷,就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内部已经充满了矛盾和冲突。嫪毐的受宠和权势膨胀,只是这场权力斗争的导火索。一场激烈的政治风暴即将席卷秦国,而嬴政也将在这场风暴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