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在得到秦王政的礼待后,并没有被这份殊荣冲昏头脑,反而更加细致地观察着秦王。在古代,许多读书人对医、卜、星、相之术都有所涉猎,尉缭也不例外,他试图从秦王的面相和行为举止中探寻其真实的性格。
初见秦王时,尉缭便注意到他那独特的面相。秦王有着高挺的鼻子,细长的眼睛,胸部向前隆起如同挚鸟一般,声音则像豺狼的吼叫。在相面之术中,这样的面相往往预示着此人性格复杂且具有很强的攻击性。高挺的鼻子代表着此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和决断力,一旦下定决心,便很难被他人左右。细长的眼睛则透露出他的心思深沉,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让人难以捉摸。而鸡胸和豺声,更是被视为少恩寡义、心如虎狼的象征。
除了面相,尉缭还密切观察着秦王的行为举止。他发现,秦王在有求于人的时候,姿态会放得极低。每次与尉缭交谈,秦王都会虚心地听取他的意见,表现出对他的极度尊重。尉缭却从中看出了一丝不寻常。他明白,过度的谦卑往往隐藏着更深的欲望。秦王此时的谦卑,是因为他需要尉缭的计策来实现统一天下的大业。一旦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种谦卑很可能就会消失不见。
尉缭联想到历史上许多类似的人物,他们在未得志时能够忍辱负重,一旦功成名就,便会露出狰狞的面目。他意识到,秦王也是这样的人。他的意志和欲望极其强烈,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他眼中,他人不过是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而已。当这些工具失去了利用价值,他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抛弃。
就像下棋一样,棋子在棋盘上的价值取决于它对棋局的作用。当“车”能够为保护“帅”发挥重要作用时,它会被棋手珍视;但当它成为阻碍,或者有更重要的棋子需要保护时,棋手会毫不犹豫地牺牲它。在秦王心中,其他人就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他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来决定如何使用他们。
尉缭由此判断,秦王为人少恩而虎狼心。他不在乎恩义,只看重利益和权力。在他追求统一天下的道路上,会不择手段地排除一切障碍。一旦他得志于天下,天下人都将成为他的俘虏和奴隶,他不会吝惜别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性格让尉缭感到恐惧,他明白,与这样的人长久相处,最终可能会落得悲惨的下场。因此,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摆脱秦王的控制,远离这个危险的人物。
尉缭通过对秦王面相和举止的观察,判断出秦王少恩而虎狼心,这让他对秦王得志后的行为充满了担忧。
尉缭明白,秦王是一个意志和欲望极其强烈的人。在追求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他能够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对自己以平等之礼相待,在衣食住行上给予优厚待遇。但这一切都是因为秦王有求于他,需要他的计策来实现统一大业。一旦秦王达到目的,他的态度很可能会发生巨大的转变。
从历史的经验来看,那些能够忍人所不能忍的人,在得志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狠辣。秦王在未成功时,能够压抑自己的本性,表现出谦卑和礼贤下士的一面。但当他统一天下,成为天下的主宰后,长期压抑的欲望和野心可能会如洪水般爆发。他可能会变得骄横跋扈,为所欲为,不再把别人的生命和尊严放在眼里。
尉缭担忧,秦王得志后会将天下人都视为自己的奴隶和俘虏。他会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无限制地搜刮民脂民膏,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在他的统治下,可能不会有丝毫的温情和仁义,只有严酷的法律和无情的镇压。百姓们稍有不满,就可能会遭到残酷的惩罚,整个天下将陷入一片恐怖和黑暗之中。
而且,秦王的猜忌心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他会担心身边的人对他的地位构成威胁,因此会对功臣和谋士进行大肆杀戮。尉缭自己作为为秦王出谋划策的重要人物,虽然目前受到礼遇,但一旦秦王觉得他不再有利用价值,或者怀疑他有二心,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将他除掉。就像历史上许多君主一样,在功成名就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会对曾经的功臣进行清洗。
尉缭认为,与这样的人长久相处是非常危险的。他不想成为秦王实现目标的牺牲品,也不愿意在秦王得志后,看到天下百姓遭受苦难。他明白,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在秦王眼中只是暂时的工具,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就会被无情地抛弃。所以,他觉得“不可与久游”,必须尽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尉缭明白,自己的判断并非毫无根据。秦王的性格和行为已经让他看到了潜在的危险。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天下百姓的福祉,他决定寻找机会逃离秦国,远离这个可能会带来灾难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