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河伯娶亲的迷信骗局后,西门豹深知,要让邺城彻底摆脱困境,真正实现百姓安居乐业,还必须解决漳河水患这个根本问题。于是,他立刻着手谋划根治水患的方案。
西门豹亲自拜访了从各地请来的治河人员,与他们一起翻山越岭,走遍了邺城的每一寸土地。他们仔细察看地形,测量地面高度,分析水流走向,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经过反复研究和讨论,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凿十二条引水渠,将漳河水引入田间。
方案确定后,西门豹开始发动百姓参与到这项浩大的工程中来。他深知,只有让百姓真正理解这项工程的意义,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劳动中。于是,他召集了全城的百姓,向他们详细解释了开凿水渠的好处。他告诉百姓,这些水渠在旱季可以引来河水灌溉庄稼,保证粮食丰收;在雨季又可以排水泄洪,避免洪水泛滥。百姓们听了西门豹的话,纷纷表示愿意全力支持这项工程。
工程开始后,西门豹身先士卒,与百姓们一起劳动。他和大家一样,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挥舞着锄头和铁锹,挖掘泥土,搬运石块。在他的带动下,百姓们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不分男女老少,都积极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工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号子声、劳动声此起彼伏。
工程的进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开凿水渠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有的地方土质坚硬,挖掘起来十分困难;有的地方地下水位较高,容易出现塌方。面对这些问题,西门豹并没有退缩。他和治河人员一起,日夜研究解决方案。他们尝试了各种方法,最终找到了应对之策。
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十二条引水渠终于全部开凿完成。清澈的漳河水顺着水渠,缓缓流入了田间地头。百姓们看着流淌的河水,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知道,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水患的威胁,也不用再为庄稼的灌溉问题而发愁了。
随着水渠的投入使用,邺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田得到了充足的灌溉,庄稼茁壮成长,年年五谷丰登。百姓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他们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还有了多余的粮食和钱财。一些百姓开始发展副业,商业贸易也逐渐繁荣起来。
西门豹的功绩得到了百姓们的一致认可和赞扬。他们都说,西门太守是他们的大恩人,是他给邺城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为了纪念西门豹的功绩,百姓们在漳河岸边修建了一座祠堂,供奉着西门豹的塑像。每年,他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对西门豹的感激和敬意。
在西门豹的治理下,邺城逐渐成为了一个繁荣富庶的地方,成为了战国时期魏国的东北重镇。而西门豹治邺的故事,也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了一段千古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