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考古学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位传奇人物——海因里希·施里曼。他在成功发掘特洛伊和迈锡尼之后,对荷马史诗中多次描绘过的克里特岛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憧憬。施里曼坚信,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下,一定埋藏着不为人知的历史宝藏,那些关于米诺斯和迷宫的传说绝非空穴来风。怀着这份坚定的信念,他多次踏上克里特岛的土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考察。他希望能够亲手解开这些千古之谜,让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历史遗迹重见天日。然而,命运似乎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尽管施里曼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终未能如愿以偿,只能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多年之后,英国考古学家阿瑟·伊文思的出现,为解开这些谜团带来了新的希望。伊文思于1851年出生在英国的一个乡村家庭,父亲是一位成功的造纸商,家境颇为优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伊文思从小就对古物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尤其热衷于收集和研究古代钱币。他曾先后就读于牛津大学和德国的哥廷根大学,接受了系统而专业的学术训练。毕业后,伊文思前往东欧旅行,并在那里结婚、安家。在此期间,他不仅深入了解了东欧地区的历史文化,还撰写了一些有关该地区的著作,展现出了卓越的学术才华。
后来,伊文思担任了牛津大学阿西莫林博物馆的馆长一职。在他的精心管理和努力下,阿西莫林博物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那个堆满灰尘、被人遗忘的角落,逐渐转变为一个生机勃勃、具有高水准的博物馆,吸引了众多学者和游客的目光。与此同时,伊文思并没有放弃自己对古代文明的热爱和研究,他利用大量的空闲时间,继续在世界各地旅行,开展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考古经验。
1882年,伊文思和爱妻玛格丽特一同前往希腊旅游。在这次旅行中,他们有幸拜访了当时已名满欧洲的施里曼。施里曼热情地拿出许多他在迈锡尼发现的珍贵文物给伊文思夫妇欣赏,其中有一些小小的印章引起了伊文思的特别关注。这些印章呈环状块状,造型独特,上面刻有许多奇异的符号和精美的图案,它们被嵌印在黏土或蜡的表面,散发出一种神秘的气息。印章上雕刻的符号和图案与伊文思以往所见过的任何文化都截然不同,有些符号有点像埃及的象形文字,但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而图案则大多以海洋生物为主题,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
这些神秘的印章让伊文思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他回忆起以前曾听一些学者指出,迈锡尼出土的文物中,有一些设计及其他特征与典型的“迈锡尼风格”格格不入。那些学者暗示,这些特征可能是某个未知文化的遗迹,该文化对迈锡尼人有着重大的影响,或者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面对眼前这些神秘的印章,伊文思大胆地推测,它们或许就是解开这个未知文化谜团的关键线索。他甚至进一步设想,这些印章也许是欧洲文字的源头,在爱琴地区可能曾经存在过一种比迈锡尼文明和特洛伊文明更加古老、更加神秘的文明。
此后的数年间,伊文思对这些神秘印章的兴趣愈发浓厚。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搜集类似印章的工作中,足迹遍布地中海东部的许多遗址。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告诉他,这些印章都来自克里特岛。伊文思得知,在克里特岛北边海岸附近的克菲那,有一个大型遗址,传说那里就是克诺索斯,也就是米诺斯王宫的所在地。这个消息让伊文思兴奋不已,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探寻其中隐藏的秘密。
1894年春,伊文思终于第一次踏上了传说中的克里特岛。一踏上这片土地,他便被这里独特的氛围所吸引。他不辞辛劳,走遍了岛上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考察。在考察过程中,他惊讶地发现,岛上的商店里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古代雕刻印石,甚至连当地农民脖子上挂着的装饰品也是这种印石。当地人对这些印石视如珍宝,将它们当作护身咒符,相信它们具有神秘的力量,可以保佑自己平安幸福。伊文思还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宫廷与市镇的遗迹和遗物,这些发现让他更加坚信,克里特岛的地下一定埋藏着考古学上的重大秘密,一个全新的、未知的文明或许即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伊文思无疑是幸运的,与施里曼相比,他所处的时代为他的考古工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施里曼在世时,克里特岛处于土耳其的控制之下,他始终未能获得发掘许可,这成为了他心中永远的遗憾。而到了1899年,克里特岛已经摆脱了土耳其的统治,归于希腊管辖。这一政治格局的变化,使得申请发掘许可相对变得容易起来。1900年3月,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伊文思满怀期待地从雅典来到克里特岛。在资金雄厚的“克里特考查基金会”的大力资助下,他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发掘机会。此时的伊文思已经48岁,爱妻去世也已有多年,他无牵无挂,将全部的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了克里特岛的考古工作中,决心要揭开这片土地下隐藏的历史奥秘。
克里特岛没有辜负伊文思的期望。发掘工作的第一天,他就幸运地挖到了建筑物的墙壁和一些精美的艺术品。这些发现让伊文思兴奋不已,他仿佛看到了那个古老文明透过岁月的尘埃,向他伸出了欢迎的双手。第二天,更加令人惊喜的事情发生了。伊文思的团队发现了一堵绘有壁画的墙和一些画有图案的石膏作品。尽管这些壁画和石膏作品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出现了褪色的现象,但依然能够清晰地辨认出上面的图案和色彩。从这些精美的壁画和石刻作品中,人们似乎能够感受到那个古老文明曾经的辉煌与灿烂。
在接下来的发掘过程中,惊喜不断涌现。废墟似乎埋得并不深,几乎每挖一锄,都会有几件珍贵的古物重见天日。仅仅过了几天,掘出的文物就堆积如山。出土的文物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主要包括雕刻印石、精致的花瓶、真人大小的陶罐(这些陶罐主要用于装谷物、酒和油等生活物资)以及数以百计的泥板。这些泥板上刻着两种由直线构成的未知文字,伊文思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解开这个古老文明谜团的关键线索,他将这两种文字分别命名为“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其中,“线形文字B”曾在迈锡尼的考古发掘中被发现过,这一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爱琴地区不同文明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紧密的联系。
面对如此丰富的考古发现,伊文思清楚地意识到,他所发掘的这片土地,存在着一个此前完全不为人知的古老文明。他在自己的书中激动地写道:“这是一种异乎寻常的现象,既不像古希腊文明,也不像古罗马文明……也许,它的全盛时期可以追溯到迈锡尼时期之前。”伊文思的这一发现,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英国伦敦的《泰晤士报》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评论道:“克诺索斯的发掘,在重要性上若不能说是超过,也至少不逊于施里曼的发现。”这一评论充分肯定了伊文思发现的重大意义,也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神秘的古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