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法国大革命的狂风暴雨过后,“希望”钻石仿佛一只受惊的鸟儿,悄然隐匿于世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长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直到1830年,它才如同幽灵般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再度现身。岁月的流逝并未减损它丝毫的美丽,它依旧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光芒,宛如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贪婪的人们却仿佛忘却了发生在它身上的那些惨绝人寰的悲剧,再次被它的魅力所迷惑,如同飞蛾扑火般纷纷陷入对它的追逐之中。
荷兰工匠威廉·佛斯有幸得到了这颗“希望”钻石。他怀着对美的追求和对工艺的热爱,将钻石精心切割成经典的椭圆形,使其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命运的齿轮却在此时悄然转动。他的儿子汉里克,被钻石那无与伦比的美丽深深吸引,内心的贪婪如野草般疯狂生长。在欲望的驱使下,他偷走了父亲辛苦切割的“希望”钻石。汉里克沉浸在对钻石的迷恋之中,无法自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内心逐渐被悔恨所占据。他深知自己的行为伤害了父亲,违背了道德的准则。在良心的折磨下,他的精神世界逐渐崩塌,最终无法承受这份痛苦,选择了自杀身亡。他的死,再次为“希望”钻石的传奇增添了一抹浓重的悲剧色彩。
汉里克死后,“希望”钻石又重新回到了威廉的手中。看着这颗承载着儿子悲剧的钻石,威廉心中充满了痛苦与无奈。为了避免睹物伤情,他决定将“希望”卖给爱尔兰银行家亨利·霍普。亨利满怀喜悦地将钻石作为新婚礼物送给了罗德·霍普。他万万没有想到,这颗钻石并未如他所愿,为新人带来幸福与祝福。罗德的妻子对“希望”钻石着了魔,她被钻石的光芒迷惑了心智,整日戴着它频繁出入各种社交场合。她的花销如同决堤的洪水,大大超过了罗德的承受能力。很快,罗德便陷入了经济困境,最终宣告破产。曾经美好的生活瞬间破碎,“希望”钻石也不得不被转卖他人。此后,罗德和妻子的婚姻也在重重压力下走到了尽头。多年之后,每当罗德的妻子回忆起往事,她都会痛苦地抱怨,是“希望”钻石毁了她的生活,让她失去了曾经的幸福与安宁。
与其他“希望”钻石的拥有者相比,罗德一家的遭遇或许还算幸运。1904年,法国人雅克·克劳买下了这颗充满传奇色彩的钻石。命运似乎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此后不久,他便陷入了精神失常的痛苦深渊,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的死,如同一声沉重的叹息,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1908年,英国珠宝商阿道威尔将“希望”卖给了美国人弗兰克尔。不知是否因为购买钻石花费了太多的金钱,弗兰克尔的生活很快陷入了困境。不久之后,他便凄凉地宣告破产,无奈之下,只得将“希望”钻石以4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土耳其苏丹阿布杜·哈密德二世。紧接着,土耳其就爆发了革命,哈密德二世被国民废黜,失去了他曾经拥有的一切权力与荣耀。
关于“希望”钻石被施加了诅咒的传说,如同野火般迅速蔓延,不胫而走。《纽约时报》甚至专门做了一期关于“希望”钻石之诅咒的专题报道,详细地列举了那些曾经拥有过它的人们的不幸命运。令人惊讶的是,即便如此,人们对“希望”钻石的疯狂追逐却丝毫没有减弱。相反,这可怕的传说反而为它蒙上了一层更加神秘的色彩,让它变得愈发诱人。人人都渴望一睹它的真容,仿佛只要能够近距离接触它,就能触摸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