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在原苏联的瓦什卡河岸上,一块拳头大小、闪烁着白光的怪石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经过专业分析,这块怪石竟然是一块由多种稀有金属组成的合金。其中,锡的含量占67.2%,镧占10.9%,钕占8.78%,此外还包含铁、镁、铀、铝等元素,然而奇怪的是,这块合金中却没有铀的衰变物。
专家们经过深入研究后认为,这是一块人造合金,其年龄不超过10万年。地球上几乎找不到类似的天然物质,从其制造工艺来看,它很可能是采用只有几百个原子的微小粉末作为原料,在几十万个大气压的极端高压下冷压而成。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文明社会,要实现对如此微小物质施加如此巨大压力的技术和设备,仍然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挑战。那么,在遥远的过去,究竟是谁,运用了何种神奇的方法,制造出了这块合金,并将它遗落在瓦什卡河岸呢?
在秘鲁高原,考古学家发现了铂的装饰品。我们知道,铂这种金属需要在1800℃的高温中才开始熔化。然而,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技术水平极为有限,究竟是谁拥有如此高超的技艺,能够搭建起产生如此高温熔炉的呢?这一发现再次让我们对远古文明的技术能力产生了无限遐想。
在印度德里的一座寺院里,竖立着一根古老的铁柱。这根铁柱历经4000多年的日晒雨淋,却没有一丝锈迹。经科学考察,这根铁柱既不含硫,也不含磷,这正是它不被大气腐蚀的原因。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4000年前的古代,当时的人们是如何掌握冶炼这种不锈合金的奥秘的呢?这根铁柱仿佛是远古文明留下的一个无声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那段被时间尘封的神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