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挑战:如何在维护利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特别是当涉及交情与利益的抉择时,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今天,我想通过一个朋友的案例,来探讨这个问题,并揭示三个在商业交往中需要避免的禁忌。
在职场高管的行列中,拥有权力和话语权往往被视为成功的标志。然而,如何巧妙运用这些权力以避免陷入困境,是许多高管面临的挑战。接下来我将通过自身的经历深入探讨借势、造势与得势的职场艺术。
在我担任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营销总监期间,我们与一家国内知名杂志社展开了合作洽谈。双方初步达成了一项互惠协议,即杂志社将在其出版物上发布广告,以换取我们酒店的一间套房作为回报。然而,合作进程中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波折。
一天,杂志社的主编亲自致电我,表示他已与酒店总经理就合作细节达成共识,并委托我在最终合同上签字确认。出于职业敏感与责任感,我要求对方将合同草案发送给我进行审核。
在审阅合同时,我敏锐地发现了一项关键变更:原定的广告置换条件由滞销套房调整为热销房型。这一调整显然违背了双方最初的协商原则,因为热销房型的市场需求旺盛,即使不进行置换也能轻松售出,而滞销套房则正是我们希望通过合作加以消化的库存。便有了以下对话:
“主编,你好,合同我仔细看了,这个与我们原先谈的不符呀。”
“怎么不对?”他说。
“您置换的方式不对,您置换的是我们的热销套房。”
这时,主编显得有些不悦:“我都跟你们总经理谈好了,你签字就完了呗?你管用什么换呢?这是你管的吗?”
我心想,我当然是管这个的!我签字需要对我的工作负责。再者,我们是著名集团下的五星级酒店,年底盘点时要追责。如果我签字了,最后企业受损,责任又由谁来承担呢?
我说:“那如果这样的话,我不签这个字。”对方气愤地挂了电话。没过十分钟,他又打来了电话,开口就是:“我跟你们总经理再次确认了,这个合作没有问题,你签字就完了。”
我回答:“刚才我已经表明态度了,我不能签。”
他说:“你一个小小总监,你们总经理都同意了,你怎么敢不签字?”我当场没再解释,直接挂了电话。
次日,我特意前往总经理办公室,准备汇报与杂志社主编在合作条款上的分歧。然而,尚未等我详述,总经理便主动打断了我,以一种极为信任的态度表示:“付总监,集团已将此事全权交予你处理,你自行决断即可。”这一表态不仅彰显了对我的充分信任,也让我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之重。
我深知自己的决定虽然出于维护酒店利益的考量,但也意识到这可能间接影响到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尽管如此,我仍坚信自己秉持的原则是正确的,而总经理的支持更是给予了我极大的鼓舞。遗憾的是,尽管我们进行了多次沟通与尝试,最终该合作项目还是未能如愿达成。
对于上位者来说,我们在构建人脉时往往倾向于寻找一把手、二把手等关键人物。然而,在实际运用人脉时,许多一把手并不会明目张胆地为你打招呼。作为下属高管,揣摩领导的意思也是一门艺术。我当时过于刚硬,坚守工作原则,拒绝签字,最终导致我失去了工作。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三方受损的例子:我失去了工作,广告商和杂志社主编的业务也未做成,总经理也未如愿以偿。
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呢?
如果我现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这样做:在接到合同后,如果发现置换方式与之前所说的不同,我不会立即询问总经理。因为合同中还有市场营销总监和财务的签字环节,我可以将签字权推给财务,让他们先进行审核。这样一来,财务就会发现其中的矛盾。
此时,作为高管,我需要变换角色。之前我可能是在借势,但现在我需要成为解决矛盾的人。我们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首先,我们需要让广告商做出额外的付出,给出说服矛盾的理由。如果由我来处理,我会简单地告诉广告商:“现在我们集团的规矩是不允许用热销房型进行置换。但是,你可以为我们的总经理做一个专访,对整个酒店的高管进行深度访谈。这对你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你肯定能同意。而对于总经理来说,他在行业内本身就有影响力,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扩大他的影响力,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如果我这样解决了矛盾,在借势的同时也在造势,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得势。实际上, 借势不能仗势,因为仗势就等于失势。然而,借势如果再加上造势,就等于得势。 当我们想做成一笔生意时,要学会借势,同时也要为同在这一条利益链路上的关键人物造更大的势。这样一来,这笔生意你不想谈成都难。
在做生意时,一个常见的错误是让个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过多地干扰商业决策。作为生意人,我们必须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光明正大地进行商业活动。然而,由于人类是有感情的动物,当遇到与自身道德观、价值观严重不符的情况时,容易产生情绪化的反应。因此,不要让个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成为你生意的绊脚石。
设想一下,如果将个人的价值观带入商业决策,会对生意产生怎样的影响?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思考和理解。
这是我朋友的一个案例。他的生意确实很辛苦,主要是为一家餐饮企业送冻品。他与这家餐饮企业的老板合作了七八年,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两人都称呼对方为兄弟。当然,作为老板,得到了生意并赚到了钱,自然愿意为对方付出。然而,最近出现了一些问题。
他找我时说有件急事。我听他表述,他提道:“我和一个项目负责人合作了七八年,老板对我照顾有加,一直没有换供应商,而其他人两三年就换一次。我一直稳定地给他送冻品。但前段时间,一个蔬菜供应商开始送冻品,而且价格比我低了大约两个点。为此,我找到了这个老板,他向我保证不会把我换掉。然而,当老板给蔬菜供应商打电话时,却根本打不通。”朋友在供应商的大群里说:“你卖我的冻品,我也可以卖你的蔬菜,我底价卖,明天下午四点,我要接到你的电话,不然我就把你的底价发在群里。”经过一番努力,终于联系上了。
起初,蔬菜供应商和我朋友说:“之前我只供蔬菜,这次承蒙老板的关照,正好我手上有几十件冻品,所以低价供给老板了,之后我还只供蔬菜,大家和气生财。”朋友对此也默许了。然而,一个月过去了,几百件冻品也都卖完了。此时,他想请教我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在我们聊天时,他接到一通电话,是餐饮企业的老板打来的。我让他先接电话,通话结束后,他说餐饮老板正在外面唱歌,想让他过去,但他说:“付总,没事,还是你重要,我们接着聊。”
我说:“不对!兄弟,你做生意十几年了,应该知道客户至上的道理。你的‘贵人’能给你生意,而你的老板在外唱歌打电话让你去,这意味着什么,你明白吗?”他回答:“付总,我明白,但我不想去。”我好奇地问:“兄弟,老板已经明确表示不会换掉你,你怎么连听话都不愿意了呢?”
他说:“付总,真不是这样。他今天让我去,我问了有谁。他说有一个我不想见的人,是在食堂做小主管的,是个女的,她是老板新交的女朋友,正是她让蔬菜供应商开始送冻品的。再者,靠别人上位,还要挑拨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最瞧不起这样的人,所以我不去。”
既然大家把事情摆到桌面上,我就开始给他分析。我说:“你的老板真的是个好人。你信不信,一定是这样的场景:一个男人刚恋爱,女人会给他更高的情感价值,而她最需要的是什么?——经济价值。她想要零花钱,对吧?这个女人想自己赚些零花钱,从蔬菜供应商那里动点脑筋。站在老板的角度,他也很为难。但他重视交情,告诉你不会换掉你。你信不信,今天晚上这个局就是为你安排的?”我的朋友不吭声了。
我接着说:“再想象一个场景,如果老板叫你去参加为你组的局,但今天唱歌大家都没费用,一定要找一个埋单的。女朋友会说:‘你看,七八年的兄弟,你这么照顾他,可叫不动他吧?你信不信我一个电话就能把蔬菜供应商喊来?’”当我说完这句话时,朋友瞬间跳起来,急忙说:“付总,不说了,我马上去。”听到这儿,我相信你已经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在与他人交往或做生意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价值观不一致的人。从人际交往的角度来看,内心深处或许会不愿意与他们打交道,因为三观不合。然而,我一直强调,我们都是成年人,应该只关注利益而非交情。作为商人,你们的目标是通过生意改善家庭现状,提升妻儿的生活环境,改变孩子的未来。与他人私生活的选择无关,所以不应过于感情用事。
从商业的角度考虑,关键人物对你的生意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他们能否为你提供帮助?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做生意是分阶段的,你必须清楚自己目前处于哪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你需要做什么。需要明确的是,这样的大客户并不是你长久的合作伙伴,他们只是过渡性的人物。因此,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你的生意伙伴和人脉如此,这表明你的社交上升存在问题,圈子的质量亟待提升。
如果你一直抱着“只求温饱”的想法,那还做什么生意呢?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我鼓励大家不断筛选人脉。人脉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经过筛选的结果。寻找与自己价值观一致的伙伴,成为你生意上的助力。
这是第二个禁忌,希望大家都能理解。
人脉是双向视角。
我有个朋友在浙江从事纺织材料生意,通过低价囤货和高价出售的策略,他在供应商中脱颖而出。他与一位在纺织行业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哥合作多年,关系深厚。然而,当大哥的子女开始接手家族生意时,他面临一个挑战:新的掌权者是否会替换掉他这个老供应商?
果然,新的掌权者少东家在开发新产品时,需要从国外进口一种特殊的纺织原材料。朋友协助少东家完成了进货并签订了合同。然而,当货物到达港口时,少东家却以市场评估不佳为由,拒绝接收货物,并要求退回预付款。
面对这种情况,朋友找到了我。他告诉我,他已向大哥求助,但大哥只是表示:“咱们都这么多年朋友了,没关系,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朋友感到迷茫,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我告诉他,首先要分析这个问题的本质。他面临的选择是:
继续合作并承担损失?
通过法律手段追回尾款但可能破坏与大哥的关系?
我建议他从长期利益出发,考虑与大哥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合作机会。
我说:“这十一个货柜的原材料,还有30%的尾款,这个数额对你来说大吗?”
他说:“说大也不大,说小也不小。”
我继续问:“第二,这个损失你能承担得了吗?”
他说:“如果让我承担的话有点心痛,因为这个数额有千八百万。”
我说:“好,我们再从第三个视角来看,你可以选择撕破脸,按合同办事,实在不行就对簿公堂,你完全可以拿回尾款,一分都不差,一定会给你,因为你大哥是当地的龙头。”
他说:“我都不用对簿公堂,我只要把合同拍到我大哥那儿,我大哥一定会给我付尾款。就是我如果这样做的话,这家企业我就别想干下去了。”
经过分析,朋友决定继续合作并承担损失。他准备了一些大哥喜欢的礼物,去找大哥喝酒聊天。在酒桌上,他没有直接提及货物的问题,而是与大哥回忆了多年的交情和合作经历。当大哥提到少东家和货物的问题时,朋友拦住了话题,表示今天只是想和大哥喝酒聊天,不提其他事情。
“大哥,今天我就是单纯地想你了,过来跟你喝喝酒。咱不提这个事。”
等喝到一半的时候,你跟大哥就表一个态。表什么态? 该谈交情的时候,要把交情摆到桌面上。 你跟大哥去回想,十几年你们一路走过来;你跟大哥去回想,当你囤货价格一路下跌的时候,大哥是怎么救你的呀?这时候你要以孩子叔叔辈即大哥的兄弟的身份跟大哥说:
“孩子现在已经执掌家业,也有一两年了。现在做得不比你差,这是我这个做叔叔的感到最欣慰的。”
“第二件事情,大哥刚才你提了我为啥拦你?因为我们都是叔叔辈的,你说我不支持他谁支持他?咱们是一辈子的交情,我不就等于孩子的叔叔吗?我不希望他做得好吗?你说他想去开拓新的纺织品,他也是为了家族生意,但是后来考察市场,发现这个新的纺织品在市场上根本站不住脚,他及时止损没错,我做叔叔的就亏这点钱算个啥?我必须支持孩子。”
在酒桌上,大哥立刻拿起电话,直接指示儿子退掉那个供应商,并将其份额转交给我这位朋友。这告诉我们,虽然内心主要关注的是利益,但在关键时刻,将交情摆在桌面上能够换取更大的利益。我一直强调,我们要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如果你的生意是依附于大哥的生意,你应该顺势而为,顺应客户的发展而发展。然而,本质上这一切还是为了生意。
面对这样的场景,我建议大家将利益分为两种:眼前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将这两种利益放在天平上比较,哪一方更重,就选择哪一方,这样你就能得出答案。
回顾三个禁忌:
第一个禁忌是借势不能变成仗势。一旦仗势,你就会失势。与老板交往的生意人应牢记这一禁忌,它至关重要。
第二个禁忌是在做生意时,不能违法违规,但也不能让价值观和道德底线干扰到生意层面。
第三个禁忌是,虽然我一直强调做生意不能讲交情,要讲利益,但也要记住另一句话:我们要顺着人性做事,逆着人性做人。在合适的时候,一定要大方地把交情摆在桌面上,这样才能换取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