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要追逐假象,要看清本质

一个朋友跟我说,他口干舌燥地跟员工谈了一上午。

我问:“谈什么呢?”

他说:“那个员工想要辞职。”

我又问:“她为什么想辞职?”

他说:“因为她看了《安家》,想去卖房子。”

很庆幸,最终这个女孩没有辞职去卖房子。一旦她真这么做了,那就是她倒霉的开始。

关于这件事,我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而且很重要。思考了好一阵,我才想明白。我的总结是: 我们很容易追逐表象,而漏掉事物的真身。

我没看过《安家》,对里面的情节并不了解。但是,这个女孩看了一部电视剧就想辞职,那一定是里面主角的状态很吸引她,而这个状态是通过“卖房子”表现出来的。所以,她认为卖房子就能达到主角在电视剧中的那种状态。实际上,她只看到了表象,却没有意识到这种状态的核心在于人的思维模式以及对该模式的具体操作方式。

这种想法在社会上非常普遍。看到别人的状态不错,就想着自己也去“复制”一下,还以为这种复制很容易就能见效。这是一个巨大的坑!包括我在内,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会遇到这样的坑,稍不留神就会掉进去。

那么,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答案是借“假”修“真”!

意思是,在你已经沉浸其中的这个表象里,修表象背后的真身——认知、思维与个人能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这个样子很真切,你甚至可以在脑海中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个图像。但是,一定要提醒自己,这幅图像其实是个假象,而画面背后的能力才是真身。要修炼这种能力,你需要完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要看到那幅图像。

第二步,分析、认清图像中真身应该具有的能力。

第三步,在当下的环境中学习并真正掌握那种能力。

这就是借“假”修“真”,即借助你看到的假象揪出其背后所需的能力,然后认真修炼以获得这种能力。如果你完成了第三步,掌握了假象背后的那种能力,那么恭喜你,那幅图像里的状态对你来说也就唾手可得了。

前文提到的那个员工如果辞职后真的也去卖房子,就一定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她只是看到了电视剧里主角通过卖房达到了一种令她羡慕的状态,但却忽略了主角真正拥有的卖房子的销售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这些能力应该都是出类拔萃的。她如果贸然或者头脑发热也跟着去卖房子,而不具备卖房子的能力,那很可能会一败涂地。最终的结局极有可能是,她在一无所有之后抱怨自己真是太倒霉了。

我们很容易追逐表象,而漏掉事物的真身。 PurVjmNCLapAcpnPAIEMLMmNNYA7wS6mudWPGu0itB75gq1+1xiLu2pwWTiNhFF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