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出国去了日本,独自在异国他乡生活了三个月。在日本的前两个月是我人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时光。
孤身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你能想象需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吗?在那种境况下,你能安然生活吗?
1. 不懂当地的语言。 这直接导致了诸多不便:吃饭看不懂菜单,买东西听不懂对方的话,问路时也不知道如何表达目的地、无法理解周围人的交谈,就连看热闹都看不明白。总之,一切需要语言沟通的事全都成了麻烦。
2. 在当地没朋友。 缺乏社交,逐渐被孤独感所吞噬。无论是吃饭、去公园还是逛街等,都是一个人;阴天下雨从外面回到住所,进门后屋里一片漆黑,无人相伴。
3. 经济拮据。 每天要为饭钱和房租发愁,急于寻找工作,不然明天就没有住的地方,要挨饿了。一旦找到工作,老板的脸色、同事的排挤等问题,又会随之而来。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本来就没有多少积蓄,也不具备在陌生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只是在网络上看了几天旅行博主的视频,就心心念念想要脱离“眼前的苟且”,义无反顾出去追求“诗和远方”。
不用想我都知道,不久之后他们就会重新回到原来的生活轨道,老老实实打工赚钱。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没有足够的能力以支撑这种一时兴起的决定。
相较于大多数人,我其实是个比较愿意从零开始的人。我敢于让自己置身于那种孤独、陌生、一无所有的环境中。我从不畏惧失去甚至一无所有,但在国外的前两个月里,焦虑、孤独、不安、无助一股脑儿涌上来了。
去的时候我就想,如果现在把我打回原形,一无所有也就是这样了吧。然而,我之所以把那段时间称为最黑暗的两个月,并不是因为上面的三点(我不是身无分文,我也有很多朋友在日本),而是因为我身边的每一个人几乎都沉浸在一股阴郁的负能量当中。那段时间恰逢疫情暴发,大家都很恐慌。
有一次,我和几个在日本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大家竟然没有一个挣钱的!买卖做得小的还能勉强维持;做得大的都有贷款,压得自己也喘不上气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吐苦水,车轱辘话来回说,本来以为朋友坐下来可以开心,谁知道每次吃完饭反而更闹心了。
我自认还算是个冷静清醒的人,但在那个阶段,我也觉得前路渺茫。以后的钱在哪里赚?应该做什么?
于是,我突然得出一个结论: 环境真的会影响人,而且很深。 尤其在不太顺的环境中,身边的人对我们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话又说回来,难道真的就没钱可赚了吗?不是的!
抛开情绪,冷静地看这些朋友,他们之所以很难成事,是因为他们走进了失败的因果逻辑当中——先种下了失败的因,则必有失败的果。
比如,因为疫情发生,中国游客锐减,之前做日本地接导游的朋友的客源就断了。如果疫情很快结束,中国游客能重新来访,那么他惨淡的境况会很快过去。但现实是,即使疫情结束,出国的人也不会太多了,没有10年时间,旅游业难以恢复,这个时候他该怎么办?我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没想过,也不想找答案。
又如,一个做中餐馆的朋友在疫情之前有5家中餐馆,又贷款买了3栋楼。疫情来了,他缩小了规模,变成了3家中餐馆,还搭上了渠道,给全日本260多家便利店送便当,但是依然赔钱。这个时候他要怎么办?我问他这个问题,他说他没想过。
是真的没有想过怎么办吗?
他们一定想过,但是想不明白,所以才会一聚到一起就互相大吐苦水,惺惺相惜。
负能量的人看不到希望,也不会思考出路,等待他们的只有持续不断地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