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因为在当代电工实践走在理论的前面,理论阻碍节的发展,所以产生新的学说《电子力学》。两者的关系是:《电工学》是《电子力学》的基础,《电子力学》是《电工学》的新发展,科学研究与医生治病一样,必须了解病因病症,对症服药才会治好病。
在此书中说明电工理论失误原因和危害,总结出新观点和节电的关键。其情况如下:
一、《电工学》是属于感性认识。理论与实践不统一,影响节电的发展。
1、对无功功率认识失误:在纯电感负载中瞬时平均功率利用代数和的方法计算,结果为“零”,所以认为感抗不消耗电能,无功功率不会做功,所以起名为“无功功率”。
2、谐振总阻抗分析失误:电感和电容负载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差,是时间角度当成空间角度应用。电工书中讲:感抗与容抗互相抵销,并联谐振总阻抗最大,串联谐振总阻抗最小。
3、无功补偿节电原理失误:认为电容器具有调相作用,提高线路中的功率因数。
4、谐振试验电路失误:电容器直接与电网相通,做不出负载做功增大结果。
无功不做功+谐振不产能+试验电不增+否认电能增大=谐振能不存在(负载无节电效果)。
二、《电子力学》属于理论认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推动节电的发展!
1、对无功功率认识正确:在纯电感负载中瞬时平均功率利用绝对值和的方法计算,结果为不等于“零”,所以认为感抗消耗电能,无功功率会做功,所以起名为“电磁功率”。
2、谐振总阻抗分析正确:电感和电容负载的电流与电压相位差,是时间角度:不能互相抵消,是互相合作产生“内电动势”。并联和串联谐振总阻抗都最大,从电源输出电流都减小。
3、无功补偿节电原理正确:认为电容器没有调相作用,提高线路中的功率因数原因,是改变负载无功电流的来源,负载中的无功电流由电容器输出,从电源只输出有功电流。
(1)当电容器直接与电网相通时,负载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三不变。
(2)当电容器不直接与电网相通,负载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三增大。
4、谐振试验电路正确:电容器与电网相隔离,会做出负载做功增大结果。
无功会做功+谐振会产能+试验电增大+电能增大案例=谐振能存在(负载有节电效果)。
三、《谐振节电器》的发明已经获得国家专利。解决利用谐振能的关键问题。
1、一个特征:利用谐振能负载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三增大。
2、二个规律:节电效果与负载的功率因数成反比。节电的成本与电流频率成反比。
3、二个效果:负载节电+线路节电。
4、三个关键:电容器与电网隔离,电能表与电容器隔离,阻性负载变感性负载。
四、《电子力学》最大亮点是推动节电的发展:打开了利用谐振节电的大门:
1、由感性负载节电向阻性负载节电发展,感性负载节电进一步提高。
2、再由交流向直流节电发展!如果直流节电器制造成功,经济意义更大!
1、《电工学》书中的认识:属于感性认识,不知道有能量产生。
(1)谐振的电路:独立的电感与电容器电路,当感抗=容抗时产生的谐振,也称电磁振荡。电子在电感与电容器之间往反移动。调谐电路称为谐振电路。承认谐振时输出功率会增大。但不知道有能量产生,原因无功功率不代表电能。
(2)非谐振电路:无功补偿,滤波器和电磁兼容电路,不属于谐振。因为电容器与电网相通,负载电压不变,所以负载电流和功率都不变,没有新能量产生。
2、《电子力学》书中认识:属于理性认识,说明有新能量产生。
(1)广义 的谐振:在同时含有电感和电容器的电路,感抗=容抗时,都产生电磁振荡,即电容器输出无功电流,电感属于负载,有新的电源产生,即负载中的总电流是电源输出的有功电流与电容器输出的无功电流矢量和,广义电路谐振包括狭义谐振。
在无功补偿时,因为电容器输出的无功电流,代替电源输出的无功电流,所以从电源输出的总电流会减小,功率因数会提高。
滤波器中的感抗=容抗,增加感抗,线路中所有的谐波电流同时减小,包括有用谐波电流也变小。但因有用谐波电流感抗=容抗,从电容器输出的无功电流,保持原来的总电流大小不变。如果电容器有移相作用,电抗器就不需要,应当输出电流=输入电流,因为输出电流大于输入电流,与实际相矛盾。因为无功功率能做功,所以滤波器应称“谐振器”。
因为电路元件相同,产生的现象相同,所以都是谐振电路,可称广义谐振电路。
(2)狭义的电路:即公认的谐振电路。如调谐电路。狭义谐振是广义谐振中特殊情况,是产生能量最多的。电容器与电网隔离或是独立的电路,输出的功率都增大。
3、不同观点节电计算方法不同:
(1)公认观点:有的内行人只承认狭义电路谐振,对于无功补偿,滤波器,电磁兼容电路不属于谐振,输出=输入,节电效果只能提高电能利用率。即从80%提高到95%,无功补偿用户实际电费不会减少,只能减少罚款。
(2)新的观点:因为无功补偿、滤波器、电磁兼容等电路,都是感抗 =容抗,电容器都输出无功电流,又因无功功率转换电磁埸能,是电感负载做功功率,所以具有能量。输入+谐振能=输出增大。节电计算公式:(输出-输入)÷输入×100%,无功补偿用户节电效果:电费减少+减少罚款。
4、谐振特征与电流计算公式关系?正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谐振特征相同。
(1)《电工学》公式:因为谐振时感抗与容抗,互相抵消,只有纯电阻起作用,所以并联谐振总阻抗最大,电流最小;串联谐振总阻抗最小,电流最大,谐振能量来自电源。
谐振电流计 算公式:I 负 =QI 有 ,因品质因数Q值谐振前后不变,所以计算不出增大值。
(2)《电子力学》公式:因为谐振时感抗与容抗,是时间角度,不会互相抵消,但可以互相合作产生“内电动势”,表现:电容器输出无功电流。因为有电动势产生,并联与串联总阻抗都增大,所以谐振时从电源输出电流最小,负载电流最大,谐振能量来自电容器。
因为谐振总阻抗增大,纯电阻不变,感抗必然增加。所以X 振 ≯X,Q =X/R,Q 振 =X 振 /R ,因数Q 振 ≯Q值谐振增大,谐振电流计算公式:I 负 = Q 振 I 有 ,所以能计算出电流增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