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物质结构:
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最细小,但不失原物质化学性质的颗粒。
分子是由更小的物质微粒——原子组成的。
原子是由原子核以及核外的电子所组成的,不同的原子外面的电子数目不同,例如: 氢原子在它的外面只有一个电子,铜原子则有29个电子。
原子核一般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目总等于核外电子数。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在同一原子中,正、负电子荷的作用完全抵消,所以物体平时对外界显不出带电现象。
1.1.2 电子运动:
近代科学研究证明电子存在两种运动,它同太阳系中的地球 一样,它不仅绕原子核按一定的轨道旋转,它自己还进行自转。
电子运动特点:
①电子运动是永不停止的。
②电子运动是有规律的,自转方向是不变的。
③电子离开原子核运动必须有外力作用。
④电子运动速度是一定的,外力增加只能改变电子运动的数量不能改变电子速度的大小。
⑤电子与电子之间有一定距离,是不可压缩的。
1.1.3 电子运动产生能量:
电子有两种运动,产生两种能量:它自转方向产生磁场,绕原子核旋转(或位移)方向产生电场。电场与磁场的关系:
①电场与磁场二者方向好比地球经纬线一样,在空间互相垂直。
②电场与磁场是不同运动方向产生的,它们是不同事物,能量和性质也不相同,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转化。
③电场与磁场都是电子运动产生的,因此它们同时存在同时消亡。
1.1.4 电荷性质:
①电荷与电荷之间有作用力存在,如图1—1所示。
②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③同性同向运动能量相加,同性异向运动能量相减。
图1-1 用电力线表示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