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新旧世界的分水岭

在百年管理范式的演变中,有一个阶段承上启下,那就是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第四代管理范式。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信息技术革命,是奠定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基础,而英特尔的格鲁夫则是那个时代的伟大人物,他所倡导的管理理念构成了我们今天组织管理新范式的基础,他本人则是企业管理领域新旧世界的分水岭式人物。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管理,一是把管理作为一门指导实践的理论学科,这方面彼得·德鲁克在20世纪的贡献最大,他将组织的管理纳入整个社会的范围内考量,并且明确提出了这样的看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德鲁克是普遍存在于组织中的各类管理问题的提出者、观察者和思考者,却不是实际问题解决者。站在研究的角度,基于大量现实观察提出好的问题,是所有一流研究者的特征。德鲁克当年提出的5个问题:我们的使命是什么?我们的顾客是谁?我们的顾客重视什么?我们追求的成果是什么?我们的计划是什么?时至今日,它们依旧有效,依旧重要,也依旧难以回答。

另外一个角度,就是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待管理。无论是取得的实际成果,还是所在行业影响力,英特尔的前任CEO安迪·格鲁夫都是堪称新旧管理范式转换的标志性人物。他来自于电气化时代,而引领了全球信息化时代,并通过硅谷的公司深刻影响了今天的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格鲁夫站在新旧经济交汇点,抛弃旧有的传统大企业官僚作风,启动了信息时代新的管理范式。这个管理范式的核心就是: 在混沌时代,时间是决胜关键,管理者只有关注那些少数高杠杆率的活动,才能获得组织最大的产出。 “让混沌丛生,然后掌握混沌。”这句话被格鲁夫奉为圭臬。如何去掌控?格鲁夫指出: “管理的艺术在于如何在那么多看似都很重要的活动中,挑出一两项或者三项最重要的,然后全心全意地去做……而这一艺术的基础便是能辨认具体哪种情况较为严重的直觉。”

抱着对上一个时代管理理念的严重怀疑,谷歌公司从一开始就摒弃市面上常见的各种管理理论,却拥抱了格鲁夫的OKR原则和方法。作为技术先驱公司,他们相信事实和数据,几乎所有的管理活动都是先在公司内部进行试点,获得实际数据支持后,反复完善很多次,才在全公司推广实行。对传统管理理论的怀疑导致谷歌曾经一度把经理人阶层去掉,随即发现组织陷入混乱之中,于是仅仅数周之后便恢复了经理人职位。从注重数据验证的角度而言,谷歌的做法,似乎是基于数据的“科学管理”的复兴,但和泰勒的“科学管理”根本不同的是,泰勒在不遗余力地提高体力劳动者的效率,而谷歌则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提高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效能。格鲁夫关于“直觉是管理艺术基础”的洞见,强调了实践数据和人的直觉两方面相结合。这也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管理洞见。简而言之,对于今天的管理者而言,数据和直觉并重,把数据交给机器,把算法思想和机器的分析结果交给人。

或许在今天,诞生于大工业时代的“管理”概念,已经无法准确描述今天各种组织所进行的活动。当组织所有的资源都从机器的效率转到人的创造时,管理的概念就应该以“赋能”的概念替代。赋能组织将持续健康地成长。那么“赋能”的时代内涵是什么呢?我们接下来通过逐一分析构成企业3个方面的十几个要素来阐述。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要素概念的名词可能变化不大,但内涵却完全不同。十几个要素各自有各自的时代特征,但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轻”。如表1-1所示。

表1-1 第五代管理范式的要素及特征 yVtRXXm2kJub5UVjplQTEWazPqg/vyClNTPE7gTJPQauliejreNm982AAn0CiPK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