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公司治理体系:共创共担共享

“股权的指导思想之一是解决创业者、老员工和新员工的关系。新员工进来后,一定要让他们认同企业,把企业作为个人的事业,为企业做贡献。这在股权上体现出来,就是不断地吸纳新员工。这样老员工的股份也是在不断地、动态地调整过程中,对那些虽然以前对企业做出过贡献、但是不再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实际上股份是在稀释的。从理论上,它解决了到底华为公司的剩余价值是谁创造的问题。”

——任正非

公司治理的关键在于权力与权利在各群体中的分配,良好的公司治理是现代资本主义兴盛的重要因素。治理体制总的趋势是,企业从创始人或家族绝对控股逐渐转向公众、职业经理人持股甚至全员持股。在20世纪20年代,以福特汽车为代表的企业家治理模式,与以通用汽车为代表的职业经理人治理模式之争,对后来的企业治理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竞争的结果是,斯隆作为职业经理人带领的通用汽车公司胜出。艾伦·格林斯潘与阿德里安·伍尔德里奇在史诗般巨著《繁荣与衰退》中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化浪潮波及了商业领域,“上市公司在美国境内持股人数从世纪之交的100万左右增至1928年的700万人。”在私人控股公司向股份制上市公司转变的同时,企业的规模和盈利水平也急剧扩大。两位作者指出,从1913年至1925年,企业赢利水平提升一倍,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增加4倍,总市值从150亿增至300亿美元。这一时期,代表美国工业力量的就是汽车产业,而在其中,阿尔弗雷德·斯隆作为职业经理执掌通用汽车公司,他所倡导并发扬光大的事业部制公司治理,甚至被称作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事业部制兼顾了规模优势和灵活度、精准度,斯隆处在不同事业部组成的巨型组织的中心地带。对于事业部这种治理形式,斯隆认为:“去集中化,事业部的人就有生产动力,有责任心,也能够培养个人素质,他们作出的决策更贴近市场,也更灵活。不同事业部之间的协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而亨利·福特并不信任职业经理人,不放权力,从而导致福特汽车迅速衰落,直到福特二世完全复制了通用汽车的治理模式和组织结构,才使得福特汽车焕发活力。这一时期,上市公司也由之前的创始人持有变成比较分散的投资者共同持有,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到70年代。美国职业经理在黄金时代建立了福利资本主义制度,包括为员工提供的养老金计划、福利和利润分享计划,这些养老金越滚越大,以“强势的社会机构”面目出现,并在70年代后持有大量的上市公司的股份。

进入到新世纪,传统的股份公司所具有的董事会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股权比例和投票权、公司管理权的分离。复杂的合伙人制度成为基于职业经理人的股份制公司的有力补充,它的目的在于激励组织中那些精英人才。根据麦肯锡在2002年的一项调查,几乎80%的机构投资者会为治理水平良好的公司支付溢价,溢价程度英国为12%,美国14%,日本21%,中国25%,而俄罗斯高达38%。 1 正如100多年前通用汽车组织变革那样,公司治理已经成为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公司治理伴随着时代变化、组织发展和业务复杂度上升,也一直处在进化之中。近些年新涌现的员工持股委员会、合伙人制度,加上传统股份制公司的董事会、高管团队、母子公司模式,形成了一套复杂而有机的公司治理体系。 /v59jrywzoLlD4Eaevg3A/X6dRm2x7naW+2g5bWrwBUM8pJLLx/IzfbEzfWK4F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