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有创意的公司同时也是最有原则的公司,你必须对所有的基本原则有绝对控制力,然后才能真正开始创新。”
——乐高CEO
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尤其从19世纪初工业革命以来,创新成为人类健康、财富、文明的核心动力,并呈现出愈演愈烈、加速创新的趋势。可能在19世纪之前,创新并不是一个大众的词汇。在中国,创新的概念被广泛提出也只是最近一二十年的事情。2015年,中国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确定为国家的发展理念。创新,从20世纪80年代后成为企业管理的主题。前文提及的麦肯锡顾问汤姆·彼得斯以当时最优秀的43家标杆企业为样本,总结出了成功企业的8项要素,其中一项就是“自主创新”,另外7项包括:崇尚行动,贴近顾客,以人助产,价值驱动,不离本行,精兵简政,宽严并济。尽管打造优秀企业从来不是纸上总结归纳那么简单,但这些简单原则还是迎合了企业领导者普遍性焦虑背后的需求,他们似乎看到了希望,认为只要这么做,就可以成功。从此之后的数十年,有关组织如何创新的研究,数不胜数,其中堪称里程碑的研究,当属哈佛大学的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几乎成为每一位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的必读书。每一代创新者都会被后来者颠覆,就像他们曾经颠覆过之前的行业龙头老大一样。而每一代颠覆的模式是如此相似:创新最初从行业龙头瞧不上的边缘低利润目标市场开始,然后快速以低价策略进行野蛮扩张,在行业龙头打盹或者傲慢或者看不上的短暂时间内,颠覆者迅速向上,向高利润的市场领域和客户挺进,最后占据中央,当行业龙头发觉时为时已晚。边缘者之所以最后能够胜出并赢得高价值高利润的客户,最重要的是他们采取了完全不同的价值链创造模式,也因为两者的动机完全不同:一个是拼命为了生存下去,一个是在骄傲中改善。在克里斯坦森的诸多案例中,颠覆者起初都是自下而上的初级产品,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不断迭代,最后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最大化的便利性提供客户所需的核心功能,快速赢得了原有竞争格局下头部企业的主流客户。QQ赢得MSN,拼多多的快速崛起等都是这样的案例。克里斯坦森关于创新的研究,直接推动了英特尔低端处理器赛扬的诞生。克里斯坦森的重要贡献在于,其彰显了管理等软科学领域中理论的强大作用,仅仅因为其“颠覆性创新”的理论,就使得那些最先认识到该理论重要性的美国企业引领国际竞争数十年,若说该理论价值数万亿美元并不为过。
创新与创造力每个人身上都有,但其被限制的原因有很多,固化思维则是创新的最大障碍。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从来没有让上学这件事干扰我的教育。”如何最大化发挥组织创新能力,下面一些原则方法是任何时代都通用的,另一些则是今天这个时代探索出来的独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