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大的局势清晰明了,各项工作进入常态化。
1997年9月16日,深圳市政府第二届七十九次常务会议听取并讨论了《关于深圳河沿岸地区开发与建设的调研报告》。会议指出,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研和辛勤工作,课题组就深圳河沿岸地区的开发与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思路和意见。这对于加快一河两岸的开发建设,促进深港经济合作,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会议还就此议定,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从首期开发1平方公里的目标做起。鉴于一河两岸存在的政治、法律、环保和管理等方面的敏感性、特殊性和复杂性,要真正启动起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为此,会议同意以“民间发动、专业推动、智囊策动、政策联动”的方式进行。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香港特区政府的积极性,使其对此予以重视。二是有关调研工作要继续进行。课题组要继续保留,以综开院、市委政策研究室、深圳特区促进深港经济发展基金会为主,同时要加强与香港“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的合作,共同做好这篇文章。
1997年11月下旬,国务院领导在听取深圳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及深港合作,特别交办要从深港两地利用地缘优势、合作发展高新技术的特定角度开展研究议题。市政府决定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德成同志牵头,从市委政策研究室、市科技局、高新办、综开院、发展基金会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深港共建跨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方案写作组。当时我在深圳市外资办投资服务处工作。李德成同志将我也借调出来参加写作组工作,并根据后续工作需要将我调入高新办工作。1998年2月2日,我正式到高新办报到。之后,在部署1998年市委市政府重大课题调研工作意见的市委3号文件中,关于与香港共同建立跨境高新技术园区议题列为第一项课题,由书记、市长和常务副市长挂帅,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府办牵头,市科技局、外事办、口岸办、计划局、国税局、地税局、综开院和深圳特区促进深港经济发展基金会等单位参加。李德成常务副市长特别批示,还是由原来市委市政府的两位副秘书长具体负责,点名高新办的张克科同志也参加。看到这个文件和批示,我顿觉责任重大。最近和时任副市长的张鸿义同志座谈交流,他对深圳与香港的合作非常关注。听我介绍了当年前前后后的过程和相关资料,非常好奇地问我:“按你的情况,怎么会参与、知晓和珍藏有这么多跨时段、跨部门的资源?”我将这个过程一说,他恍然大悟,说:“30多年坚持和守护这些珍贵历史资料,见证深港合作的点滴过程,难能可贵。”
新课题组由市委副秘书长任组长,市政府刘应力副秘书长、李连和局长任副组长,李定副主席任顾问,并列出了地域范围、产业选择、适用法律及配套政策、实现形式等四个重点,力求在可操作上有所突破。同时,和香港“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协同并进,请他们从香港民间智库的角度,对香港方面运作该项目可能涉及的法律、规划、环保、边境管理、投资形式、产业需求等进行双方合作研究,寻求最合适的发展模式,并向香港政府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