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篆书,许多人第一反应是秦朝使用的大篆和小篆。你可能想不到,更古老的西周的金文,乃至殷商的甲骨文,都属于篆书。篆书是汉字的“原生态”,从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汉字演进了千余年。在这个过程中,汉字逐渐从图画简化成抽象的文字符号体系,汉字的可塑性和艺术性越来越强,书写也越来越规范。
尽管篆书是最古老的汉字书体,却并未因时代变迁而被人遗忘。到了清代,金石学大盛,篆书书法再度复兴。不断有书法家将新的书法技巧融入这种古老的字体,探索篆书的新风格。更有意思的是,你一定想不到,在甲骨文被发现后,以笔代刀的甲骨文书法也曾风靡一时。
相较于后代的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的点画线条相对单纯,无论是最初的象形字甲骨文,还是各种可称为古代“美术字体”的装饰篆体,它们最大的共同之处便是线条,甚至于秦朝的大篆和小篆之间,除了字体结构的区别外,线条样式几乎毫无差异。因此,鉴赏、研习篆书,就要从各种细微的差异中辨识古今,寻找作品的个性所在,捕捉那种微妙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