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秦国书体从大篆向小篆过渡的同时,一种笔画方折、结体简约、书写便捷的新书体也在孕育之中。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推行法家思想,导致很多人因触犯秦法被判刑。为了提高书写效率,当时监狱里的官吏广泛使用这种新书体。由于那时的刑徒罪犯被称为“徒隶”,这种新书体便得名“隶书”。
从秦到汉,隶书经历了一个“去篆书化”的过程。最初的隶书带有很浓重的篆书色彩,称为“古隶”。经过不断演变,隶书日益成熟:笔画出现了独具特色的波磔(zhé),通俗来说,就是出现了撇捺;曲笔弯曲变成方折转换;整个文字的结构也从纵向趋势变为横向趋势。至此,人们书写的汉字才摆脱了篆书形态,与今天的汉字形态非常相似了。这个过程,又被称为“隶变”。
东汉是隶书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的很多碑、墓志、摩崖、石阙、石经流传至今,镌刻其上的汉代隶书就成为后世研习隶书书法的优秀教材。汉隶别称“八分书”,工整华美,笔法丰富,装饰性强,庄重严肃,是当时最适合用于碑刻、刻石,又能充分展现书法艺术之唯美的书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