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鲁迅的成功密码
——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最近,连续听了两位语文老师讲的教研公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听完课评完课后,又反复读了原文,想从另一个角度——鲁迅为什么可以成为大文豪来解读这篇百年前的名家名篇。通过对原文反复细读,在字里行间隐然发现以下几条线索。

一、好奇心强,思考顿悟

鲁迅上完生书即将退下来的时候,问先生:“‘怪哉’一物,是怎么回事?”“怪哉”是一种虫子的名称,本来是西汉时的一位伶臣东方朔随口一说,糊弄汉武帝的,希望汉武帝能够多关心民间疾苦,不要在人间制造冤假错案、草菅人命。但少时的鲁迅并不知晓,跑去问博学多才的先生。先生当然是知道的,但这其中的道理,又哪是一下子能跟小鲁迅讲解清楚的。于是,先生只好板着脸说“不知道”。用神态和表情,意会小鲁迅,打好学习的基础,不要好高骛远,追求不适合自己研究的事物。

这一段描写,将鲁迅小时候好奇心强,积极关注未知事物的心理描绘得很具体。小鲁迅在先生没有告知他原因后,他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别人越是不告诉他,他就越是独自思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顿悟,缘由于此。

二、爱好画画,美育熏陶

小伙伴们在三味书屋念书时,遇到学习疲劳而先生又沉浸于阅读自嗨中时,小鲁迅与同伴们就可以做游戏放松了。别的孩子玩纸糊盔甲套在手指头上作演戏游戏,而小鲁迅则是用“荆川纸”临摹《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已经画成一大本成体系的绘画作品了。这是在没有美术老师辅导的情况下,自己在上美术课呀。从小对自己进行美育的教育与熏陶,发现美,感悟美,欣赏美,创造美。所以,成年后的鲁迅比普通的作家,高了一大层次。

当前,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厅都反复强调要在中小学生中加强美育教育,就是希望能够提高同学们的美育鉴赏能力,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

三、友好交往,和谐处世

因为手头拮据,鲁迅将自己临摹的一大本绘画作品集,卖给一位家里开锡箔店的同窗了。买鲁迅绘画作品集的这位同窗后来还当了店主,成了一位太平绅士。

文末的这段文字描写,意蕴丰富,联想无穷。鲁迅将绘画集卖给同窗,一定是卖了个好价钱。因为如果仅是赚得一点点的铜板,根本就解决不了自己的经济窘境。好心同窗愿意花费一笔大钱来购买鲁迅在课堂上不想学习时随心画的一些美术作品,这该是对鲁迅多大的友情支援啊!也说明了鲁迅在与同学们相处的时候,一定是友好和睦、互帮互助的。

四、乐观面世,慎独律己

如果观察中国的大作家,可以发现他们的共同特点:乐观面世,慎独律己。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路遥、史铁生、贾平凹、莫言等,都具备这样的特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字里行间,隐约发现小鲁迅也具有乐观面世、慎独律己的特点。

当同窗们三三两两凑在一块玩纸糊盔甲的游戏时,鲁迅独处画画,不影响别人。这已经不是在画画,也不是在进行美育教育,而是在修炼自己的心灵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每年都是诺贝尔文学奖呼声很高的陪跑者,但每年都不受评委待见。今年已经71岁高龄的他,却从来没有在意过是否获奖,而是住在一个幽静的海滨村庄,每天长跑5公里,锻炼身体,沉静心灵,潜心写作。无欲无求、慎独律己的他才能写出那句名言:不是所有的鱼儿,都生活在同一片海洋。

五、热爱生活,细致观察

小鲁迅前往三味书屋上学的路上,有一段描写: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可见,小鲁迅对上学路上的景物和三味书屋里面的陈设,观察得非常细致。除了这些,小鲁迅还爱观察各种动物、植物。雪地里捕鸟、捉了苍蝇喂蚂蚁、拔何首乌的根看有没有人形的,都反映了他热爱自然、热爱生活,观察细致、动手实践能力强。

在书屋后面的园子里玩耍时,要是听到先生喊同学们回书塾学习,小伙伴们分段分批依次回书塾。小鲁迅和小伙伴们有组织,有纪律,识大局,顾大体的超强组织能力展露无遗。

六、博爱守礼,平等敬重

从文章里不仅可以看出,小鲁迅对先生非常尊重,而且在文章的前半部分,还可发现鲁迅对底层人民也敬重有加。比如听家里的长工讲美女蛇的故事,听闰土父亲传授捕鸟的经验等。

所以,当鲁迅成年后,尊重平民、善待佣人、同情革命、团结大众。让自己与最广大的人民站在一起,弃医从文,用发自肺腑的文章唤醒麻木民众。

七、广闻博纳,海量阅读

在三味书屋里,同伴们放开喉咙大声朗读时,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这里的四段古文,可不是鲁迅随便堆砌,而是专门从《论语》《幼学》《易经》《尚书》里,各取了一句话。这四本书,正好就是古时读书孩童需要重点阅读温习的。

先生醉心阅读时的一句话:“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这一段古文,是清末诗人刘翰所作的一首诗词《李克用置酒三垂冈赋》里面经典的一段。能列举出这几句诗词,显示了小鲁迅广闻博纳、海量阅读的底蕴与素养。

前文中还可以看出,关于“东方朔怪哉”的奇异故事和“美女蛇”的民间故事,也是小鲁迅增加见闻的广泛渠道。不定向,不设限,不拘泥,不束缚,广闻博见,拿来主义,为我所用。

贾平凹在《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里说:“读书万万不能狭窄。文学书要读,政治书要读,哲学,历史,美学,天文,地理,医药,建筑,美术,乐理……凡能找到的书,都要读读。若读书面窄,借鉴就不多,思路就不广,触一而不能通三。”

此乃至理名言。

八、经济支持,求学名校

在文中,小鲁迅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孩子被送到当地最好的学府,跟随最好的老师学习生活,磨砺感悟,对孩子开阔眼界、成长成功大有益处。鲁迅的经历已经给出了范本。

鲁迅能到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处求学,每年的学费一定不菲,他的同窗不仅家中经济条件良好,而且家教甚严。少儿时求学无学费之忧,身边同窗有良性影响,这样的环境对成全成就一个精英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家人的鼎力支持,学校的严格要求,老师的倾心传授,学生自己的努力顿悟,一个孩子如果同时具备这几点,想不成功都难。

综上所述:好奇心强,思考顿悟,美育熏陶,和谐处世,乐观律己,热爱生活,博爱守礼,广博阅读,经济支持,求学名校,是百年前鲁迅成功的密码。如今,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要想成为家庭的支柱、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成功的密码也是一样的。

同学们,多学习,勤努力!如果你能掌握这些密码,你也会取得成功的。 IWOeKpvNYWT83+h89mjFwSQMqzJwsmQorajooEzAN7lGIGUeU2kpsWlp32trYnf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