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方文明的源头是希腊文明,后发展出罗马文明和欧洲文明。欧洲文明在法国得到集中体现,我们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指欧洲文明。亨廷顿认为文明的概念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的。
纵向来看,古希腊文明孕育了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孕育了基督教文明,基督教文明孕育了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孕育了工业文明以及欧洲文明。
依据基佐的看法,欧洲文明的历史发展可概括为三大阶段:一是初创或形成阶段,社会的各种因素从混乱中解脱、诞生,且以原始形式出现;二是探索阶段,社会各因素互相靠拢、混合,但还没有形成任何普遍的、正规的、持续的东西;三是发展阶段,其间欧洲社会具有了一定的形式,遵循一个既定的方向,快速而普遍地向一个明确目标前进。这一进程开始于16世纪。
这里所说的“社会的各种因素”,主要指横向上的教会、封建贵族、君主和平民四大结构性社会要素;所说的“初创或形成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主要指纵向上的从基督教文明经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文明。
先从结构逻辑上分析西方文明形成的内在机理。十五六世纪的欧洲存在四大结构性社会要素,即教会、封建贵族、君主和平民。由于教会、封建贵族压制平民自由,也由于平民的需求增长,出现了工商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兴起(城市即市民或平民组成的独立单位),且提升了民智,这便导致了教会和封建贵族的弱化,从而在十六七世纪使封建贵族逐渐销声匿迹,宗教教会的影响也逐渐式微。君主为了进一步削弱封建贵族的权力,平民为了争取自由,二者便结为同盟,从而形成了政府(平民和政府的关系),形成了君民同治政体。君主也热衷于专权,于是平民与王室之间便开始发生争端。平民由于从事工商业,其中的一些人便有了土地,积蓄了私有财产,成为国家财富的主人,这就为争取他们的独立自由奠定了经济基础,也逐渐形成了市民社会和资产阶级。这就把国家和市民社会的关系凸显了出来。平民为了维护私有财产,要求以法治形式确立财产权和自由民主权,于是便有了以罗马宗教为对象的宗教改革与以王室为敌的政治改革。在此基础上,18世纪美国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这样,在西方历史演进的过程中,不同的人、不同要素相互独立同时又需要并存且平等相处,便产生了以自由、平等理念为核心的西方文明。其中,宗教、资本、自由、民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西方文明的七大核心要素。
再从历史逻辑上揭示西方文明的演进。在西方文明初创阶段,社会的各结构性要素即教会、封建贵族、君主和平民逐渐从封建制度的混乱中解脱、诞生,且以原始形式出现。在10世纪,封建制度是必要的、唯一可能的社会状态,它被普遍地建立起来,封建专制、封建贵族占主导。封建制度一向反对建立一般秩序,也反对扩大一般自由,其本质是跟秩序和合法性相敌对的混乱
,使一切统一性消失
,人们被封建的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和纽带的人身依附关系统治,社会管理从城市转到农村乡间。不过,这一阶段,教会、封建贵族、君主和平民逐渐从封建制度的混乱中解脱、诞生,且都要与它相适应,都被纳入封建系统。在西方文明探索阶段,教会、封建贵族、君主和平民四大结构性社会要素互相靠拢、混合,但还没有形成任何普遍的、正规的、持续的东西。其中宗教教会力量相对突出,对欧洲文明发挥了很大影响
,基督教文明占主导。“十字军东征”是其典型样本。“十字军东征”始于11世纪,持续到13世纪。它具有广泛性,国王、贵族、教士、市民、农民都加入了“十字军”。
“十字军东征”的实质,是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斗争
,是希腊文明和伊斯兰文明的斗争。“十字军东征”本质上是西方的侵略性远征,尽管给政治上带来更大程度的统一。
在西方文明发展阶段,欧洲社会注重宗教批判和政治批判,且相对遵循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普遍地向一个明确目标前进。其较为成熟的时期,当属工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发展的既定方向和明确目标,就是经济上通过市场、资本和科技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积累社会物质财富,政治上奉行民主法治,文化上崇尚自由平等。工业文明的本质特征,就是马克思所讲的“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就是说,它虽然崇尚个人独立,但却是建立在“物的依赖性”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的资本现代性批判,实际上就是对欧洲工业文明的辩证性批判。在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后工业时代,西方文明发展的特点,就是批判性地反思工业文明对理性和人的主体性的过度张扬,以及对物或资本的过度崇拜,由对资本的经济学批判转向对个人的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或生存论批判,强调并注重改变个人的生存境遇和处境,走向对人本身内在精神世界的关切,向人本文明迈出了重要一步。
接着从理论逻辑上提炼概括出西方文明的核心要义。就其一般含义而言,文明是针对野蛮而言的开化、进步和发展。宗教、资本、自由、民主、法治、社会多元主义和个人主义,构成西方文明的七大核心要素。西方文明的产生源于建构秩序的必要。
西方文明有其本质特征:一是历史性,西方文明是基于欧洲历史自然而然地形成发展起来的,它扎根于欧洲历史之中;二是结构性,它是由欧洲四大结构性社会要素的历史博弈和演进而形成发展起来的,教会、封建贵族、君主、平民四大结构性要素在西方文明形成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是根本性,君主、资本和公民之间的关系构成西方文明的内核;四是平等性,多样化的主体独立而又平等地并存相处,这是理解和把握欧洲文明的关键。
显然,西方文明是建立在以理性和解放、自由和民主、工业和市场、市民社会和个人利益为核心理念的线性历史进步观和“唯西”世界史观基础上的,后者是西方文明的立足点。文明既可用来“描述”也可用于“评价”,它既是基于“事实判断”的描述性概念,也是解释为“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正确思维是基于客观事实的评判。问题是:西方往往坚持“单数一元文明”观,常常罔顾事实,由他们作为单一主体来解释文明,把他们所解释的文明当作最高的、绝对的“唯一”。
这在实质上就是“西方中心论”的“帝国文明”观,具有把文明异化为野蛮的逻辑和基因,是“西方中心论”的“文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