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视觉化传播的特殊优势在于:它创新了传播介质,实现了“文本叙事主导”向“图像叙事主导”的历史性转换;拓宽了传播渠道,借助新媒体和互联网载体,建立起世界性互联互通的图像传播体系;扩大了受众群体,是具有去等级化、去政治化、去民族化等特征的社会思潮视觉化传播机制,互联网的潜在受众是无限的;加快了传播速度,具有形象性、直观性和展示性等特征,借助电影、电视、广告的复制、再复制等信息手段,以惊人的速度传播;提升了传播效率,图像打破了受教育水平、理解能力、语言类型、宗教差异等的限制,瞬间超越国界而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但如此之多的优势如果被敌对势力或不法之徒利用,或者被人恶意利用,作为其传播不良社会思潮的手段,其危害将是惊人的。归纳起来,图像视觉化传播的严重危害表现为程度不同的四个方面:(1)表层危害:面对铺天盖地的视觉图像刺激,大众容易产生价值选择困惑,对错误思潮丧失基本的免疫力、判断力。(2)中层危害:图像俨然成为大众生活中新的思想路标,在它潜移默化的反复熏陶、不断教唆下,形成图像思维和图像生存模式,阻碍了理性思考和正确价值观的重构。(3)深层危害:不良社会思潮打着“娱乐”和“民主”的幌子,与资本主义政治势力勾结合谋,力图控制人们的身体和思想,使少数人成为国外不良意识形态的牺牲品。(4)终极危害:视觉图像所造就的“忠实”受众,使一些人成为国外社会思潮的拥护者、传播者乃至新思潮的制造者,严重威胁到个人和民族国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与巩固。
针对图像视觉化传播造成的严峻形势,本书在应对国外社会思潮传播视觉化转向方面提出如下策略:(1)坚定文化自信,澄清价值困惑。顺应国外社会思潮图像视觉化传播新趋势,积极研究其最新动向、变动特点和演化规律,采取以图像与文本互融、互促的防治对策,以图像手段对付图像文化的入侵,在思想文化斗争中,努力实现扬长避短,克敌制胜。(2)发挥图像优势,提升传播效果。改变以往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防范化解理念,从图像符号学入手,集中利用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学、传播学、新闻学等学科的长处与优势,科学设计、共同谋划应对国外新思潮在传播中相互对立、相互缠绕又相互融合的复杂局面。(3)精选视觉符号,引领思潮变迁。鉴于思想观念和价值传播运作的复杂性,尝试从图像对本能、欲望、视觉、快感、思维、情绪的影响入手,创建图像影响个体心理的精确思维导图,通过对视觉实践中关键“链接点”和“互动点”的把握,将优秀视觉符号纳入循环网状系统,寻求最佳解决策略和化解机制。(4)讲好中国故事,建构国家形象。发挥图像的跨文化理解与沟通优势,运用更多视觉化手段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在文化激荡和博弈中不断增强中华优秀图像文化的引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