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幼儿园园长、教师一直多为女性,是很少有男人涉足的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竟然有不顾世俗偏见的大男人堂堂正正地当上了名副其实的幼儿园教师、园长。
说到男人做幼教,不禁使我想起五十多年前我欲进入这个多为女性的领域的情形。那是 1960 年,我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当时的教育系有三个专业,一是学校教育专业,二是心理学专业,三是学前教育专业。因为我喜欢孩子,在填报专业时,非常郑重地填写了“学前教育专业”,想当一名幼儿园的教师。
没想到,这个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大小伙子要上学前教育专业当男阿姨”的消息传遍了我们整个教育系,成了同学们课前课后的笑料。其实,人们是少见多怪。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的创始人,德国著名的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1782—1852 年)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男人。1837 年,他在德国的勃兰肯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名为“儿童养育学院”的学前教育机构,1840 年被命名为“幼儿园”,他就是第一任园长。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和理论研究开始发展。代表人物有两位,一位是陈鹤琴先生(1892—1982 年),另一位是张雪门先生(1891—1973 年)。这两位我国幼儿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开创者也都是大男人。
1918 年,张雪门先生应浙江星荫学校校董、旅沪富商蔡琴孙之邀,与几位志趣相投者创立了第一所中国人自办的幼稚园——星荫幼稚园,并任园长。
1923 年,陈鹤琴先生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并自任园长。他的主要助手、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张宗麟先生(1899—1976 年),1922 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教育系。1925 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由于他在校期间勤奋踏实,勇于钻研,有好几位教授有意选留他做助手。但他不顾社会的偏见和家庭的劝阻,毅然决定跟随陈鹤琴先生研究幼稚教育,协助陈先生创办鼓楼幼稚园,成为我国幼儿教育史上第一位男性教师。
1931 年,张宗麟先生在福建集美幼稚师范任教时,以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参观了福建龙溪育婴幼稚园。这个幼稚园的创始人林杏雨,也是一位男青年。
其实,男人当幼儿园园长、教师,不论在国外还是在中国,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在我国,人们一直认为幼儿园老师应该是女人。这其中当然有它的理由:生命是母亲给予的;新生儿的生存、成长靠的是母亲的乳汁和精心照料;“妈妈”是孩子学会的第一个词汇;是妈妈拉着孩子的手,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女人和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上和感情上的密切联系,女人对孩子来说,就意味着安全、可靠、舒适、健康和幸福。毫无疑问,女教师的天性使她们在幼儿园具有自己的优势,细心的照料、母爱的呵护更容易让幼儿体会到家的温暖。
然而,如果幼儿每天所见的都是母亲般的女教师,每天浸染在一种柔性文化中,生活在一种性别失衡的氛围中,那么这对幼儿的成长是不利的。人们都反映,现在的孩子缺乏男子汉的气概。这也难怪,新生儿在母亲的怀抱中成长,吃着母亲的乳汁,婴儿期主要由母亲照料,到了托儿所、幼儿园又都是女教师,小学绝大多数还是女教师,中学也是女教师占多数……孩子们在性格、气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就像《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被女人团团包围。加之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里,“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搞事业,对孩子的培养、教育较少过问,带孩子的任务主要由母亲承担。这对孩子的成长、特别是男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男女教师性别严重失衡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我国幼儿园教职工总数一百万人左右,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男教师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男性幼儿教师的比例仅为 1%。有的幼儿园即使有个别男教师,也处境尴尬,甚至被边缘化。
令人高兴的是,我国部分省市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开创性的探索和实践。有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师范学校相继招收了部分男生。据了解,为鼓励优秀男生当幼儿园教师,解决幼儿园师资队伍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江苏省从 2010 年起,每年免费定向招收培养三百名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男生。免除学费、住宿费外,还包分配。但毕业后必须回生源地所在公办幼儿园至少工作五年。
“男子汉”气概成长的土壤先天不足,我们必须用理念和行动赶紧补上。克服偏见,在幼儿教师队伍中“掺沙子”,增添一定比例的男教师、男园长。幼儿园里有男教师加入,不仅对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有利,也可以锻炼女孩子与男性交往的意识和能力。
欣慰的是这些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男性参与到了孩子的照顾、带养和教育中。毕竟完整的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一个缺少成年男性的幼儿园环境不能为幼儿提供体验成年男性文化的机会,孩子社会化的内涵会少了很多有价值的元素。
“巾帼”不让“须眉”是倡导男女平等,但在幼儿园却是反过来了。女性做幼儿教师有与生俱来的优势,但男性教师在力量、坚强、勇敢、果断、豁达等方面则优势明显。当今很多家庭的孩子大多数有优越的成长环境,是家庭的中心,但他们也会因为被过度保护而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从幼儿对完整社会经验的体认和人格、性格、气质培养的角度来看,幼儿园需要男教师来为幼儿创造一个性别平衡的成长环境。同时,事实证明男人也可以很好地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事实上,在那些已有男教师的幼儿园里,孩子甚至更喜欢男教师。因为孩子们天生活泼、好动,想探索、爱冒险,男教师恰好可以满足孩子们这种身心发展的需要,毕竟他们体力更好,精力更充沛,带领孩子们玩得更忘我,更开畅,更痛快,更过瘾。
现在大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男教师也持欢迎态度,不少家长还专门挑选有男教师的幼儿园。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必须能够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创设学习环境,设计并指导幼儿的教育和游戏活动。
幼儿园孩子身心都比较稚嫩,需要精心呵护。女教师多比较温柔、精细、勤快,有耐心,有爱心,体贴,情感丰富且细腻,有爱孩子的天性,是孩子们的“保护神”。幼儿园作为幼儿的另一个“家”,教师以女性为主无可厚非。但并没有证据证明男性就不能照顾好孩子,他们也有侠骨柔情,也有温暖细致,也有耐心爱心,在环境创设、游戏组织、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等方面更不存在性别差异了。更重要的是,男人女人各有所长,男教师在运动、科技、理性思维等方面特有的优势有利于促进孩子们全面、协调发展。儿童学习和模仿最主要的对象一是家长,二是老师。幼儿教育中需要男老师,就像孩子的生活中需要父亲一样。
培养儿童完善的人格,这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大事,幼儿教师队伍,应当给有志献身于幼儿教育事业的男人开“绿灯”。各级教育行政机关也要创造条件,加强幼儿园男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男教师“进得来,留得住”。
《人生总饮童年的泉》这部书是作者王九贵先生以他二十年创办幼儿园做教育的历程为主线,以男性特有的视角看幼教、看孩子、看老师、看家长、看管理,融合了他对人生、创业、教育的体悟与思考。二十年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坚持做一件事情,已属不易,而他心无旁骛,扎根一线,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践行着他“瞭望世界,守望心田”的使命且小有成果,难能可贵。该书正是他经验和心得的总结,历时五年写成。如他所言,其间经历了身体病痛、政策调整而初心不改。
我有幸成为第一位读者,先睹为快。不过也恕我直言,书中关于教育理论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实践的系统性还有待加强。希望他在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索,在今后幼儿教育实践中,坚持“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在借鉴外国幼儿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融入更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元素,为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幼儿教育体系作出应有的贡献。
我相信,王九贵先生这部浓缩了他二十年办学生涯的行动与思考、理智与情感的作品,会成为广大幼儿教育同仁,尤其是园长朋友们可资借鉴的真情之作、有用之作,其中大部分章节对年轻家长也多有裨益。
赵忠心
2023 年 2 月 18 日于京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