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核心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机构的精神力气。一群心无主见、随波逐流的人是无法支撑一群生机勃勃的生命茁壮成长的。那么有一个小小的悖论出现了,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机构的教育意志又何以实现呢?
——我是这么理解的,首先应该尊重不同、鼓励创造,这是基本原则。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何况人呢!一个健康的教育生态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这样才有可能支撑起人内在丰盛的意义世界,才匹配一个复杂生命的内在需要。如果世界是单一的,内心必将荒芜,生命必将塌缩。
作为教师,有健康、独立、完整、健壮的人格是从事这个职业的重要前提;而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则是可以选择的,选择由一群怎样的人组成,所谓人以群分。我常常跟老师们说,我不期望管理任何人,我期望无为而治和良好的自治,一个机构应该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手拉手、肩并肩朝同一个方向前行,一路昂首阔步、谈笑风生、心无芥蒂、淡定从容,不需要提防有人挖坑,因为共同理想的灯塔在前,一路创造无限,因为生命彼此在滋养。
为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人,我们常常愿意用心找、苦苦等,三五个月、三五年都在所不惜;相反,如果志不同、道不合又何苦要同行?
志同道合意味着志趣、品格、理想、信念、价值观的高度重合,但志同道合并不意味着没有分歧,只是有了这样的前提,分歧更容易导向创造而非相反,在这样的氛围里创造是安全的,这样的团队也更有创造力。
我也常告诫团队,我们不反对任何人做自己,但一定是一个趋于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松垮、散漫、任性、平庸、肤浅,甚至以丑为美、粗俗低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