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生态纪”由来与理念完型

@大山:现实是所有人又都是教育者,这似乎与上面形成悖论?

——这就需要引出生态的概念,生态的本质就是共同参与、互相影响、彼此塑造。它是中性的,但其结果却有两种走向:繁荣或衰落。鲜有中间状态,因为生态是个活体。所有形态的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个生态系统,而作为这个系统主体的“人”不但有活下去的本能,更有活得更好的理想,从而给系统注入积极正向的意识,这就无比可贵!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有正面意识又有积极行动的生态系统,走向繁荣是大趋势,但无法绝对剔除过程中的冲突、消耗、局部衰落、阶段性衰退……可理解为成长的烦恼,也可理解为生态系统的自我净化、吸纳、代谢、进化,最终更文明的行为和更高的文明形态总会成为人们的普遍向往并在现实中迭代。

@大山:交流中,感觉你在用你的方式阐释教育并引出了“生态”概念,而你们机构正好叫“生态纪”,一定有某种契合吧。

——说起这个名字,我想郑重地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伟大的事业》。这是我办学之初(2005 年)无意中发现的一本书,“生态纪”这个名字正源于此。乍一看,书名确实没那么亲切,但随手一翻却被深深吸引,并深刻影响了我的观念。

作者想推动的事业的确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事关生态,事关人类,事关心灵,事关未来……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己去领略,我只想说说“生态纪”的由来。我们知道地球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并正在经历新生代,而作者认为新生代正在终结,取而代之的将是“生态生代”,也称“生态纪”,以强调时间跨度之巨大。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这个生代所有生命都将以一种共同增强的生态方式存在,而不是攫取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它有赖于人类对现有生存方式的改变和对生态生存模式的创造——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但也正是人类通向未来的唯一道路。

图4.1 《伟大的事业》

早在 2010 年,当我们想建一个新校区需要取一个新名字的时候,大家都不太赞同一个幼教机构叫“生态纪”,让人不知所云。当然大家最后还是被我说服了,这个名字才沿用至今。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一个与你灵魂相通的名字可以贴切地表达你的内涵,承载你的外延。因此,2010 年 7 月新开业的那个校区就叫生态纪宝贝中心,回应了“四心一环”理念。

2012 年,理念又进了一步,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原有基础上绘制了“生态纪理念螺旋树”;二是起草了《生态纪基本法》;三是发表了《生态纪教师宣言》;四是初步形成了机构教育理念愿景框架和未来组织架构图。我认为,正是这次“闭关”完成了机构的纲领文件,好比一个胎儿完成了骨骼发育。

图4.2 “生态纪理念螺旋树”

此时“生态纪”刚刚八岁,我已届不惑。当我带着大功告成的喜悦试图跟别人分享我的闭关时,大家都表示这与机构眼下的生存状态脱节,过于缥缈,毕竟理念不能当饭吃,也不能立竿见影地解决当时的问题。的确,那时机构已危机四伏,而我却奢侈地建造着空中花园。尽管如此,那年冬天的年会上,我还是呈现了这个宏大的愿景,也坦陈自己是理想主义者,并坚信明天会更好。

此后,我像祥林嫂一样一遍一遍地讲述着所谓理想、所谓理念、所谓体系、所谓愿景……终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开始践行,虽有阻碍,有困惑,有迟疑,但一粒种子已在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埋下——教育路上我们勇敢做自己。

那时正值大量连锁加盟品牌涌现,复制主义、教育商业化盛行,本土、单体几乎是落后的代名词,赶紧投奔品牌或者转型转行是明智之选。一个苦苦支撑的本土机构却想做自己且已形成共识——艰难而危险,好比沙漠里的一棵树。记得那年年会,也是迎新会,在发言的末尾,我用了这样一段话:

欢迎你来到这里。

希望一年后你还在这里。

五年后,如果你依然在这里,

生态纪将不舍得让你离开。

五十年后,如果生态纪依然在这里,

这个世界将不舍得让生态纪离开。

因为我们需要在这里,

孩子们需要生态纪在这里。

如果有一种力量让生态纪留下,

那么这份力量是什么呢?

是对教育的信仰。

总之,那次年会呈现的愿景,至今依然鼓舞着我和机构的每一个人。如果那场演讲需要配曲的话,应该是《英雄的黎明》。 XltvyO6WtrIPNMaCYqvf6fohHoavTufbnqtW+8dtH9VTNPDjET1OgZUkenZve4W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