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关于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我们以后分享。
——也好,我估计你还惦记着剩余四百孩子是怎么实现的。
有一个无法逾越的年份,那就是 2006 年。这一年我们连续开了两个分部,一个在城南,一个在城西,加上城北的总部,仿佛要完成某种布局。
专业精进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记得 2007 年秋冬之交,所有员工进行了为期四十天的内训。当时三个部共有教师三十余名,因为所有老师白天都要正常工作,培训只能安排在晚上;因为地点分散,所有人下班后还得挤公交到总部集合,培训完再返回各部——时间大约都在晚上十点以后,有时会更晚。那时,我刚刚接手朋友的一辆二手车,出于安全考虑,我每晚都会送尽可能多的教师回宿舍。尽管很晚,尽管很累,但我们一路依然谈笑风生、欢歌笑语!十多年过去了,几十盘录像带依然静静地躺在档案架上,记录着我们的青春和成长。
我常常感叹: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幼教人,是充满激情、洋溢朝气、奉献青春、追求美好的幼教人!
人类因为梦想而伟大!一个机构何尝不是?一个关于教育的梦想,让一群平凡的生命实现着自己小而坚实的伟大!
终于在 2008 年,我们的事业迎来一段坦途:基本实现收支平衡并还清所有债务。我很怀念那一段短暂而美好的日子。
新开的两个分部都成了区域内口碑较好的品牌,生源和影响力都在向总部看齐。到 2009 年,二分部会员已超过 200 人;三分部会员则向 300人冲刺;再加上总部已有会员,总数结结实实突破 8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