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先执笔草训诂学史,拟分为两汉为一期,如《尔雅》《小尔雅》《毛传》《郑笺》《方言》《说文解字》等属之;三国晋六朝为一期,《释名》《广雅》等属之;隋唐为一期,《玉篇》《经典释文》等属之;宋元明为一期,此期分为二:一正统派之训诂,二理学家之训诂;清为一期,此期分为三:一训诂学大家,二
训诂学重要之著作,三训诂方法;今后为一期,此期分为二:一考证法,一推测法。复思此种分法,殊不妥当。文字学史,有《说文解字》为中心,而训诂学史之中心,尚未树立。以广义的言,则凡经、注、传、疏以及清朝之经解,皆训诂学材料也。以狭义的言,即《尔雅》《方言》《释名》等,亦非训诂学。即清儒训诂大家,亦少纯粹的训诂学书。自今日以前,所有诸训诂书,只可谓之训诂学材料,而不可谓之训诂学。所以照以前分法,并不能由此而得训诂学变迁之迹,因是不以时代分,而以性质分。第一章为《尔雅》派之训诂。凡类于此者属之,以《尔雅》为最早之训诂专书,且以雅为名者,其书极多,则渊源于《尔雅》也。第二章为传注派之训诂。以《毛传》《郑笺》为之首,凡类于此者属之,以其经、传、注、疏,皆是训诂也。传注一派可谓训诂之总汇。第三章,《释名》派之训诂。以声为义,古书中时时有之,《释名》则专以声为释,与《尔雅》不同也。第四章,《方言》派之训诂。方言本属于言语学之范围,惟《方言》一书,因时间之故,亦占训诂上重要之地位。第五章,清代汉学家之训诂方法。搜辑清代汉学大家之方法,加以编纂,建一训诂学之轮廓,清代重要训诂学著作中之方法略具于此。第六章,今后训诂学之趋势。而《说文解字》《玉篇》不收拾,已见于文字学史中,兹不复述。此种分期,谓为训诂学史,殊不自满,只可谓之训诂学史料。而又篇幅关系,未能尽量的搜罗,此则著者不能不自道其歉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