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训诂之意义

(一)“训”字之解释

《说文》:“训,说教也。从言川声。”徐锴曰:“训者,顺其意以训之也。”训本教训之训,引伸为训诂之训。《尔雅》有《释训》,朱骏声云:“释训者,释双声、叠韵连语,及单辞 ,及发声助语之辞也。”《尔雅·释训》尚是训之狭义,广义则为一切解说之称。训之解说,与其他解说不同者,能分析其内容,形容其状况,顺其意而说之。桂馥谓“说”读如“山川能说”之“说”,是也。《曲礼》疏:“训谓训说理义。”《汉书·扬雄传》注:“训者,释所言之理。”汉人解经,诂、训、传并用,《毛诗正义》云:“诂、训、传者,注解之别名。传者,通 其义也。诂者,古也,古今异言,通之使人知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古人著书,有以训为名,《汉书·艺文志》有扬雄《仓颉训纂》,有杜林《仓颉训纂》;淮南王著书,皆以训名篇。即用“训”之方法解说其义理,故其书即名之为“训”也。

(二)“诂”字之解释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故、古通。《说文》:“古,故也。从十口。识前言者也。”故言即古言,古言即由十口相传之言,谓先王之遗典与前人流传之言语。《毛诗传》所谓“诂言,古之善言”是也。谓之诂者,能以今语释古语,通古今之言,使人知也。扩而充之,不仅可以通古今之殊语,并可以通四方之异言。《尔雅·释诂》即以今语释古语,以通语释方言也。汉人著书,皆言“故”。《汉书·艺文志》:《书》有《大小夏侯解诂》,《诗》有《鲁故》《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韩故》。故即诂也。《汉书·儒林传》颜注:“故,谓经之旨趣。”据此以论,诂者,不仅今古方俗言语之解释,必疏通经义,使人知旨趣之所在也。 QxRZcbviv8YTBk3NUaij/i2n3UA8nBUa5ObHRa+RbTPQ6ALHnpdCyNCG8Yo/v+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