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礼义之邦,礼对中华文化品格的形成起了最关键的作用。只因近百年来的历史变局,礼被抹黑与扭曲,人人谈礼色变,对传统礼仪的隔膜日益加深,以致不知礼为何物。直到21世纪初,社会的主流意识依然是:传统礼仪已落伍,应予淘汰,改从西方礼仪。
有鉴于此,笔者以数年之力在《文史知识》刊文三十余篇,用相对通俗的语言解读《周礼》《仪礼》《礼记》等三部儒家礼学经典,希冀帮助读者比较系统、准确地认知中华传统礼仪,而兴起再造礼乐文明辉煌之心。2004年初,中华书局将拙文结集,冠以《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之题出版。二十年光阴,弹指一挥间,而社会对传统礼仪的认识,已不可同日而语。
改革开放后,国民的本位文化意识迅速抬头,开始回归传统文化,重建精神家园,寻找自己的文化身份。大众曾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以追慕西方礼仪为时髦。而今普遍意识到,国家的强大必须根植于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社会上行中式成人礼、婚礼、毕业礼、谢师宴、祝寿礼、祭祖礼者,如雨后春笋,遍地拔起。热衷于此的,以年轻人、尤其是“90后”为多。不少人通过学习《礼记》等儒家经典,提升自身礼乐文化的理论水平。这一势头方兴未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事实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传统礼乐文明的再度辉煌,无可阻挡。
还有两件事值得在此一提。一是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地区与国家越来越多,近年,已有多位中外学者联手,将本书的译介作为课题申请国家社科基金的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其中韩文、越南文、波斯文译本已获批准,进展顺利,行将面世。笔者另一部介绍中华传统礼仪的著作《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已出版了英文、韩文、哈萨克文、罗马尼亚文、波斯文的译本。中华礼学被介绍到上述地区,似乎前所未有。毋庸置疑,随着海外民众对中国礼乐文明的了解,必将加深他们对儒家坚持和平发展之道的认识。
二是中国港台地区与韩国亦已出版拙作,稍出我之意料。2019年,台湾华品文创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本书的繁体字版;同年,香港中华书局亦出版《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的繁体字版。韩国则翻译出版拙作《礼乐文明与中国文化精神》,译者在新书发布会上坦言,当今韩国年轻人亦出现轻视传统礼仪的现象,希望该译本的出版,有助于强化东亚礼仪文化。由此可见,西方文化强势冲击东方文化,并非仅对中国有影响,东亚文化圈内的景况虽有差异,但本质上完全一致,出版界有识之士已有觉察。如何稳住我们的阵脚,保住东方的文化本色、生活方式、价值体系,是东亚文化圈面临的共同课题。钱穆先生说:“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传承源远流长、庄敬高雅的中华传统礼仪,是重振华夏文明重要的方式之一。
拙作初版二十周年之际,中华书局重新校订全书后付梓再版,因缀数语于上,略抒胸臆。
彭林
2024年10月13日